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四川

四川眉山法院探索完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纪实

2013-05-22 08:22:3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5月20日,四川省丹棱县仁美镇光明村四组的农户们正忙着栽秧,一派忙碌的农耕景象。“要不是法院和政府帮忙,这一大片好田就要废了。”该组组长彭兴华乐呵呵地说。

    解纷生产两不误

    光明村四组与符卫华、王卫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将120亩水田承包给他们育种,期限15年。签约一年后,符卫华等人因为资金不足想解除合同,但涉及的57户共218名村民都坚决反对。2012年底,村民代表来到丹棱县人民法院张场法庭要求立案,请求判令解除合同,并让符卫华等人支付违约金62万余元。

    案件由张场法庭法官陈伯林承办。

    就在1个月前,丹棱法院刚制定了开展委派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陈伯林决定利用镇上人民调解委员会熟悉情况的优势,先开展调解工作。

    在陈伯林的解释下,双方都接受了委派调解建议。

    通过法官的参与指导,在仁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双方很快和解。

    转眼到了2013年1月13日,由于符卫华无法按调解协议支付第一笔3万元承包费,纠纷眼看再次发生。为了让村民们过上安心的春节,不影响春耕生产,张场法庭立即安排法官协同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全力做好村民安抚工作,同时动员符卫华及时变现固定资产,电话联系在外打工的王卫,释明不履行调解书的法律后果。在多方共同督促下,符卫华、王卫按期付清了承包费,修复了渠道、道路,确保了春耕顺利进行,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开展委派调解工作正是今年眉山全市法院系统开展的“诉非衔接”试点中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2年5月,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的全国42个法院之一,是四川唯一试点的中级法院,试点范围涵盖包括中院和所辖基层法院,陈伯林所在的丹棱县法院也在其中。

    三管齐下促衔接

    “诉非衔接”改革试点工作刚一铺开,眉山法院就迅即把平台建设、工作机制、保障机制“三大项目”作为重点并抓紧落实。

    全面构建诉调对接工作平台。眉山市两级法院成立了诉调对接中心,落实了办公场所,配备了专门人员,制定了工作制度。建立了特邀调解组织名册和特邀调解员名册,眉山市两级法院入册特邀调解员546名、特邀调解组织503个。法院还与相关行政机关和具有调解职能的组织建立了相对固定的诉调对接关系,建立了有166名律师参加的律师调解员队伍。

    着力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落实委派调解和委托调解机制,与市法制办、市司法局联合行文赋予调解协议合同效力,落实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建立了刑事和解工作机制,完善了行政案件协调和解机制、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机制、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机制和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等。

    强化经费保障和人员培训。眉山市两级法院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探索调解员有偿服务,对调解员参与法院调解工作给予适当补助。认真开展调解员职业培训,到目前,参训调解员达500余人次,全市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二培三接四辅导

    通过近年来工作实践,眉山法院逐步探索形成了司法推动“诉非衔接”的“眉山方法”,即“二培三接四辅导”工作法。

    “二培”,即培育调解组织、培训调解队伍,眉山市两级法院运用自身优势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在法律知识、调解技能上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调解队伍开展全方位培训。

    “三接”,即接效力、接机制、接组织。通过“诉非衔接”的司法确认、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赋予调解协议合同效力、无争议事实记载等机制,巩固非诉调解成果,补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权威性和强制力;进一步推动完善多部门联动协调化解机制,形成良性循环机制;进一步筑牢与行政机关诉调对接关系,在相关单位派驻联络员、设立联络站,负责诉调对接相关事宜,同时建立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工业园区巡回法庭,邀请人民调解组织在法院设立调解工作室,派驻常驻法院调解员。

    “四辅导”,即创新实践诉讼辅导工作,将其作为推进“诉非衔接”工作的关键环节。对于进入到法院的纠纷,辅导群众了解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的特点与利弊;辅导诉讼心理,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解决纠纷;辅导诉讼常识,让群众了解掌握基本的程序方便诉讼;辅导纠纷解决的方法,让群众知道哪种纠纷解决方式对其更适合,并乐意接受非诉方式,实现纠纷有效分流。

    中共眉山市委高度重视“诉非衔接”改革试点工作,不仅在人员编制、经费开支上给予充分保障,将其纳入对区县和33个市级部门的综治维稳考核,区县同时对乡镇和部门进行考核。

    眉山中院院长刘楠说,“诉非衔接”机制让大量纠纷解决更加便捷高效,纠纷解决成本降低,人民群众“划得来”;眉山市两级法院案件数量增长得到有效遏制,极大缓解了法院和法官办案压力,人民法院“划得来”;眉山信访上访总量排在全省末位,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党委政府“划得来”。(钟成)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江苏高邮: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双十工程”
·纳雍“三位一体”调处机制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维护职工权益社会法庭化解矛盾纠纷
·江苏南通抢占化解矛盾纠纷“第一先机”
·福建武平法院通过三级联调网络调解矛盾纠纷
·江西南城网格员“沉下去”调解矛盾纠纷

·江西南城网格员“沉下去”调解矛盾纠纷
·山东省综治委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
·天津市出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登记制度
·宿迁宿城法院:“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基层党组织要用心用劲化解矛盾纠纷
·青海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统计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