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记者暗访“健康课堂”:讲座背后暴利惊人

2013-05-21 16:35: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  

记者暗访时看到,一些老年人在凑钱购买保健品。记者 王茂忠 摄

    5月12日中午,许多老年人陆续来到健康讲座组织者指定的地方购买保健品。据报料人介绍,推销者暂住在租住的房子里,里面堆放着各类保健品。当天,大约有22名老年人购买了一个疗程的保健品,还有的购买了1瓶或2瓶。

    忽悠本领果然高超!一些老年人轻易就掏了腰包。

    ■算一算账

    一场讲座

    能挣4万多元

    据报料人介绍,他认识的两位老年人与他住在同一个小区,老两口花了近4000元钱买了保健品。“他们平时省吃俭用,看到他们心甘情愿地抱回几瓶保健品时,我心里真难受。但怎么劝都没用,他们就是相信那保健品真的有效果。”报料人说。

    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疗程保健品价格2980元,如果按照22名老年人购买的话,那么就是65560元。这样计算,还不包括购买不到1瓶或几瓶保健品的老年人所花的钱。

    一场健康讲座的费用是多少呢?

    报料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租用酒店一天的费用是500元,主持人每天给老年人赠送礼品,礼品一般都是挂面、洗衣粉、香皂等之类的东西,一般价格在2元钱左右。赠送200名老年人礼品的费用不超过500元。那么,他们的保健品成本是多少呢?“他们所谓的一个疗程的保健品市场价不超过1000元,我曾找医生咨询过价格。另外,这些保健品只是起保健作用,不能代替药物治疗。”报料人说。

    主持一场讲座,轻松能卖到至少6.5万元,每天的费用是2千元,除去各项成本,一场讲座能挣4万多元,利润之高,让人咋舌。

    在随后的3天时间里,记者每天早上5时许,都去现场看一下。他们每天的方式大致相同,只是卖的东西不一样罢了。

    据报料人介绍,这些人员打着全国老龄委的名义进行的,其实并不是,是他们自己私自组织的。

    ■电话求证

    公司没有

    “范总”这个人

    为了弄清真相,记者在网上搜了一下这个保健品的生产地址。这个品牌的保健品生产地址在济南。从该公司网站上发现,该公司注册资金为零,其他信息也不完整。

    记者按照网站上留的电话拨打过去,一名女子接听电话,她说并不清楚是否生产这种品牌的保健品,她是将公司电话转接到自己手机上的。随后,她给记者提供了一个手机号码,让记者咨询有关事宜。记者拨通了这个手机号码,一名男子接听电话,他告诉记者,公司确实生产这种保健品,他是负责招代理商的。记者问,该公司的保健品有没有在威海销售商,他说没有。

    至于举办健康讲座来推销保健品的事情,他并不知情。

    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的法人代表不姓范,公司也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至于为什么打着他们公司的幌子推销该公司的保健品呢,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

    ■骗术揭秘

    讲座是幌子

    骗老年人钱是真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人打着健康讲座的幌子来吸引老年人,真正的目的是推销他们的产品。

    据一名“业内人士”介绍,健康讲座的组织者多是社会闲杂人员,他们也有某保健品的代理资格证书和营业执照之类的证件,往往都是在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就拿预防高血压之类的保健品来说吧,他们先免费赠送给老年人。服用前,让老年人检测一下血压,服用一个星期再次检测高血压,这里有一个忽悠人的秘密,那就是让老年人在服用期间少吃饭、少吃甜食、甚至不吃饭等。一个周下来,血压、血糖等指标,肯定能降低。这样老年人就深信不疑。”这名“业内人士”说。

    “这些人一般都是忽悠到钱后,就迅速离开,然后到其他城市再接着忽悠。他们没有固定的场所,一般是在清晨举办,打了时间差,和执法人员玩捉迷藏。”

    健康讲座骗人的把戏很多,其最终目的就是骗老年人的钱财。

    5月15日至18日,市民姜女士多次给新闻热线打来电话说,她母亲也迷了上在高区世昌大道附近举办的健康讲座。主持人每次都卖给老年人不同的物品,第二天再将钱退给他们。“刚开始,卖的东西是50元,然后每天逐步增加数额,然后在第二天把钱全部退给老年人,用这样的方式让老年人相信。”

    18日卖给老年人的是价值300元的床上用品,说能治疗失眠、多梦等症状。19日将卖给老年人一台净水机,能净化各类污水。为了让老年人相信,主持人还现场做了试验,将一盆洗完拖布后的脏水现场净化。脏水果然变成了干净的水,主持人还现场饮用净化后的水。据姜女士介绍,许多老年人都深信不疑,当场花了10元钱买了一张优惠卡。“这台净水机2600元,我真担心,这些人并不给老年人净化机,而是收取钱后逃之夭夭。”姜女士说。

    ■记者调查

    老年人防范意识差

    近日,记者调查了经常去听健康讲座的几名老年人,他们对于健康讲座推销的产品深信不疑。据一名听保健讲座被骗的老年人介绍,她从2011年就多次去不同地方听保健讲座,当时的心态是健康课免费听,还能得到一些小礼品。“两年期间,我听的健康讲座不低于100场,共买了2万多元的产品。”

    为什么那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呢?

    调查发现,这些老年人防范意识差,他们免费听课,又能得到礼品。一些人就是利用部分老年人爱贪占小便宜的心理让他们“洗脑”。另外,一些老年人在家闲着没事,一起来凑热闹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解决内心空虚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就稀里糊涂地上当受骗了。

    儿女担心父母被骗

    家有一老,如同一宝。这句话一点不错,许多老年人热衷听讲座,儿女们看到父母开心,他们也高兴,但父母们到了痴迷的地步,儿女们往往是束手无策。

    近日,本报新闻热线接到许多热线电话,大多是对父母过于热衷听讲座的行为表示担忧。

    据市民赵女士介绍,她母亲今年72岁,最近每天都去高区世昌大道附近的一个礼堂内听健康讲座,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管儿女们怎么劝,她就是不听。“我妈最近买来了好多东西,真让人发愁。她要是需要钱,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她,就是担心她被骗。”赵女士说。

    市民齐女士也是如此,她母亲也痴迷健康讲座,最近要买一个1.2万元的床垫。“因为不给她买,我俩闹得很僵。我不是不给她钱,凡是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那是骗人的。”齐女士说。(记者 李强)

    ■相关链接

    国家食药监局打击保健品“四非”行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宣布,将于5月至9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保健食品非法问题专项行动。据介绍,这次专项行动包括:一是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行为;二是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经营行为;三是打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四是打击保健食品非法宣传行为。

    据介绍,此次专项行动中发现有“四非”行为的,一律按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情节严重的,一律吊销生产经营者和产品的许可证件;涉及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封存、下架、责令召回并销毁。(李强 整理)

    ■采访手记

    这些骗子应受到严惩

    近日,记者连续关注了老年人健康讲座,发现这些讲座其实就是一些人打着健康的幌子高价推销保健品,甚至有的拿着老年人的钱跑路。

    记者在第一天听课时,现场的4名工作人员一直监控记者的一举一动。一名维持秩序的中年妇女一直站在记者身边,记者拿手机时,她都凑过来看,生怕记者拍照或录音。记者要去厕所,一名男子跟踪记者一起去了厕所。在厕所里,这名男子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你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记者说是为了照顾老年人才来的,并没有其他意思。记者将手机拿给这名年轻人看,查看到记者没有拍照和录音,这名男子才让记者出了厕所。

    扪心自问一下,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也有老的一天。打着健康的幌子骗取老年人的养老钱,这些人的居心何在?

    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些没有带钱的老年人为了买20元的优惠卡,他们有的向别人借钱。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年人行动不便,看到他们说去银行取钱,记者看着都心疼。

    当然,如果是免费为老年人讲解健康知识,大家肯定欢迎。要是以此种方式骗钱,甚至用劣质的产品损害老年人的健康,就应该受到严惩。(记者 李强)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