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专门为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建立的黔东南州“融入工程”培训基地在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与州委书记李飞跃参加完剪彩仪式后,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王家黔中午奔赴剑河。
在剑河召开的全州社会管理创新暨平安建设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王家黔又对全州16个县市党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办主任、维稳办主任等负责人再次强调了他的“融入思维”。
掌灯时分,王书记换上一身运动装,沿街漫步。走到剑河最大的运动广场,三五成群,一片和谐景象,这些运动场馆,休闲设施全部免费对民众开放时,他告诉记者在剑河城中,除了学校、幼儿园以外,政府机关,政法机关在内,全部没有围墙,他说剑河是融入工作做的最好的县城。
省综治委、省政法委、省统计局的联合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黔东南州2011年群众安全感为91.37,全省第一位。2012群众安全感94.22,上升了2.85百分点。
以剑河县为例,2012年,剑河县的群众安全感为97.55,全省排名第二名,全州第二。群众满意度为97.44,位列贵州省第三名。而在2007年,社会治安却是完全不同的一番光景,剑河曾是贵州省最大的水库移民县,涉及县城和5个集镇搬迁复建,其时社会矛盾突出,杀人等恶性事件频发,殴打国家工作人员、打砸公安局派出所、暴力阻碍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施工和非法游行示威等大规模群众性事件较为突出,直接影响了局部地区社会稳定。
面对从乱而治后的平安剑河,王家黔不断向强调:“融入思维”便是建设平安剑河的致胜法宝。
记者就“融入思维“深入采访了王家黔。
记者:政法委的书记,好像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应该是“严格、严厉,严惩”之类的话,但是“严”好像您用的并不多。“融“字是您说得最多的一个字?
王家黔:中央提出来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人能和谐,才能社会和谐。我先说说“融入工程”,昨天你看到了,39个刑释解教人员进入了融入工程的培训学校,通过考试学习,取得证书,这是对他们最大不歧视的具体举措。以往我们总在说不要歧视他们,但是一个不能自食其力的人,你会不歧视他吗?如果他们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一技之长的人,你会歧视这样的人吗?所以说到底,是对人的关心,你也看到,飞跃书记亲自来参加这个开学典礼,规格够高的吧。
这帮群体,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群体,如果他们有了一技之长,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正确的释放,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融入社会的人,是不可能危害社会的,换而言之,融入不了社会的人,才随时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
记者:“融入工程”你们怎么来保证能够“融入”呢?只是做个培训就能保证“融入”?
王家黔: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部分人员,按以往的做法是,联系一些企业,接受他们。但由于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在实际工作还是受到歧视,后期还是容易出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讲,他们只能是“回到”社会,并没有“融入”社会。
我们是经过多方考察,才选定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具有职业教育及培训的强大优势,他们对合格的毕业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推荐就业,但在实际中,他们的毕业生是企业抢着要。企业抢着要的人,能融入不到企业吗?所以帮助这个群体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是根本之道。
记者:群体融入社会,是对人而言。但刚才在会上也听到您不断在向各县的政法委负责人灌输“融入”的概念,让他们学习剑河经验,城市也能“融入”社会?
王家黔:城市的个体是由许多人组成的,融入社会的城市,人会融入不进来吗?一个让群众没有安全感的城市,这个城市能融入社会吗?2007年的剑河,面临几个乡镇的拆迁,社会矛盾空前复杂,面对社会矛盾,如果只靠简单的打压,这只能是是暂时将社会矛盾压缩,长此以往,当压缩到了极限,就会爆发,瓮安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从大乱到大治,这种成本会很高。在面临剑河复杂的社会矛盾时,我们也采取的也是“融入”矛盾当中来化解矛盾,当你用“融入”的方式进入到矛盾当中的时候,你就得到就是群众的理解,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他们自身便是化解矛盾的高手,譬如,我们在处理一些民事案件的时候,法官用唱民歌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就是向群众学习的。面对少数民族群众,你如果只是简单的用格式化的法律条文来生硬的解释法律条文,群众不理解,就会产生矛盾。法官主动融入其中,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民歌来生动地诠释法律条文,群众会不满意,不支持吗?再比如,当地一些村寨的乡规民约比有些法律条文对当地稳定更具执行力,在不违背法律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为什么不尊重这些乡规民约呢?
在社会矛盾最复杂的时候,除了学校和看守所,剑河首先拆掉了所有机关的围墙,我跟剑河的领导说,围墙是物理形态的,你们其实是拆掉了一个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鸿沟,这样很好。让机关融入到了群众中,让群众融入到了我们的机关中,大家都能相互理解了。
移民拆迁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有怨气的老乡去找公安局长,本来是想对局长大吵大骂,忽然他发现,站在他面前给他端茶倒水的局长,与自己儿子年纪相仿,局长耐心的解释和热情接待,让他满意而归,后来这位老乡还反过来做其他群众的工作。
在剑河,“领导大接访”这样的活动开展不起来,因为天天都在接访,群众随时可以看到干部在干什么,想什么,干部也随时知道群众想什么,干什么。后来剑河连商品房都不建围墙了,你如果在这个城市呆久一点,你会发现,这座城市不止是风景美丽,小桥流水,你看到人们的表情也是很美丽的,脸上都是自然的微笑,这种微笑来自于内心的一种平静和和谐。
在其他一些地方,我看到领导接待日,群众络绎不绝,我说这不是好事,这说明平时该做一些工作没有做到。亡羊补牢和未雨绸缪,你说那个高明吧?
记者:从特殊群体的免费培训,拆掉围墙后的增加的社会治安管理成本,“融入”从这个层面而言是不是在增加政府负担?
王家黔:你刚才在剑河街道上也看到了,从早到晚,运动场免费向群众开放,政府还要倒贴灯光费,卫生费。但是我就说剑河的领导很智慧,他们会算经济账、时间帐,政治账。政府付出最少的成本,做了最有成效让群众“融入”社会的工作。
现在州里面在进行的“融入工程”同样是免费对特殊群体的培训,并成为常态化,由财政等多个部门安排财政资金,联合多个部门,采取的思路是“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职责规范化”的思路,采取“无缝衔接、分类帮教、重点安置”的工作模式,建立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出场所、入学校门、进企业门” 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样算一个经济账、时间帐,政治账。看似政府成本增加,但其实是用最小的成本取得了最大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
拆掉围墙的剑河,是不是就没有犯罪率了?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是没有的,剑河现在同样有入室盗窃的个案发生,尽管这个比例非常低,你也看到有些楼房的阳台安装有防护栏杆,我们没有必要回避问题,但今天剑河公安局的张局长告诉你了,这些个案全部是流窜作案,前段时期,他们打掉的这个团伙,就是从贵阳租车到各县流窜作案。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又采取“高筑墙”的老方法。“融入”思维不能动摇,融入思维其实是在倒逼我们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剑河公安局近期正在实施一个防盗报警家家入户计划,用科技手段来进行防范。并加大天网工程的监控范围及密度。
“融入工作”的深入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提升我们自身队伍建设的过程。我们提升后的结果,又反过来帮我们更好的进行融入。
记者:您在推进“融入思维”工作方式的诀窍是什么?
王家黔: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面临复杂的国情,但是融入的思维方式应该成为一个主线,我们在实际工作经验中发现,融入工作的开展,就是两个诀窍,一个是加强,一个是创新。对切实有用的东西,我们加强,比如,在剑河进行拆除围墙的前期,我们发现有用有效果,我们就进行加强,对依然存在的流窜作案,对群众带来的威胁的新问题,我们就必须创新,譬如利用高科技的手段来进行打击。
记者:“融入思维”的工作方式,是不是只能在黔东南这样的特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才能实现呢?
王家黔:我认为不是,黔东南的群众安全感这么强,有些观点是认为黔东南民风淳朴,好管理,其实这个认识是不对的。我就给你说一个民族,芭莎族,这个民族是世世代代带枪出门的,有些少数民族是带刀的,这个只能说是民风彪悍,这就更显示出“融入思维”管理模式的成功,表面的平静,其实是很多矛盾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被消化了。
给你说个小故事,其实和社会管理工作很像。扁鹊是名医,有人就问扁鹊,当今医术最高的是谁啊?扁鹊就说,最高的是我的大哥,其次是我的二哥,最差的是我。世人不解,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这个故事很形象,瓮安事件的教训太深刻,大乱到大治,这个社会成本代价太高。所以我的经验是“无乱即治”,大象无形,大繁至简。我们其实是在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记者:您能用一句话来总结您的“融入思维”工作方式吗?
王家黔:“融入思维”的工作方式,我认为最大的优势是让我们的干部主动深入到矛盾中去,而不是等待矛盾出现以后再来解决问题。只有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才能服务群众,群众才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最好老师。
(记者孟海 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