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辽宁

沈阳塔湾车行:浪子们为何在此回头

2013-05-21 13:42: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青年报 

  塔湾车行老板、“大哥”张立祥(左三)在回归人员宿舍陪大家打牌。他和姐姐张立艳经常故意输些钱给那些年轻的回归人员,让他们高兴高兴,以防止他们外出“轧坏道”。

  回归人员李凯正在塔湾车行维修电表。他曾因入室盗窃两次入狱,“前科”背景加上一身纹身,使得他出狱后找工作四处碰壁。如今,他在塔湾车行做水电维修工并结婚生子,车行还特辟一间屋子免费供他全家居住。

  编者按

  如何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直是国家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中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一个难题。特别是对有过违法犯罪前科的青少年,如何通过有效的教育帮教,使其重新做人,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更是难上加难。令人欣慰的是,在沈阳,在全国知名度并不很高的一家普通民营企业,对这一问题的破解,近20年来在步履艰难中不断传出惊喜。我们试图通过报道透视其中的“奥秘”,期盼有更多塔湾车行这样的社会企业和社会组织为破解这一难题贡献心血和智慧,更期盼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中承担重要职能的共青团和青年组织,能通过与塔湾车行这样的社会组织的有效互动,扶持更多的“塔湾车行”涌现,并借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自身使命。

  白云飞一度“恨透了”这个社会。如果不是因为家里没钱,一个“交通肇事罪”哪至于让他这个80后打工青年受刑一年半?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蹲大牢,父母双亲哪至于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相继忧患辞世?

  这个来自辽宁铁岭的农村娃一度确信,走出监狱大门的那一天,就是自己报复社会的开始,“我连自己父母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啊!我还图什么?”然而,当这一天真的来临之时,他却愣住了。

  监狱门前停着奔驰、宝马等十几辆“豪车”,一群身上带着纹身的男青年从车内走出。阳光下,他们张开双臂,冲白云飞露出灿烂的笑容。

  十几辆奔驰、宝马车相迎,里外三新的服饰,摄影摄像全程跟踪拍摄,另附一张每月至少能有1000余元基本工资进账的银行卡——这不是哪个帅小伙儿在女友家门前摆开的迎亲阵势,而是沈阳塔湾车行老板张立祥在监狱门口接走刑满释放人员的“常规动作”——迎上奔驰、宝马车的,是刑释解教出狱后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

  20年来,这套“常规动作”被重复了300余次。车行经营状况好时,最多能有20多辆豪车接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即使经营状况欠佳,至少也能有五六辆车来接人。每次接人回“家”,老板张立祥必定亲自到场。

  300余名刑释解教人员抛开如影随形的“前科”阴霾,在塔湾找到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这其中不乏“进宫”七八次的惯犯、累犯,还有一批获刑后无处可去的少年犯。

  据沈阳市于洪区司法局局长王宇介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一直不好做,“给谁谁都不愿意要”。而像塔湾车行这样民间自发收留刑释解教人员的机构又很难得到“正名”,有些时候甚至被人误读为“收留不三不四人员的黑社会”。

  王宇正在尝试“创新”,能否将类似塔湾车行这样的民间安置基地纳入政府统一管理,“给些政策,可以购买服务,由主管单位统一监管”。但这一过程,即使在大力倡导社会管理创新、提倡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当下,仍显得进展缓慢。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河南许昌县法院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责任难逃的该是谁
·安徽:做好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河南新蔡:四项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陕西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 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河南山阳法院多举措积极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防线

·河南山阳法院多举措积极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防线
·青少年犯罪:一个考验社会的“时代病”
·从“摊上大事”反思青少年犯罪问题
·家庭教育社会责任缺失致青少年犯罪易发
·广西: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社区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