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激发“头脑风暴”
拜师仪式结束后,宁波中院紧接着举行了第一届青年法官论坛。8名青年法官围绕“法官职业与青年法官培养”的主题,从法官职业、法律思维、青年法官培养与考核等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交流中,青年法官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官培训较多地关注现有法律知识的传授,而极少重视法律思维形成和法律方法培养的教育。”法官莫爱萍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在场青年法官的强烈共鸣,她认为,必须尤其注重拓展青年法官的职业知识体系,“通过建立法院与法学院的合作共建机制、加强其思维方法的训练,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基层组织及其他社会性资源的交流互动,不断丰富青年法官的综合知识体系。”
青年法官如何才能在法律思维上尽快融入法律共同体,像资深法官一样思考问题、看待事物、适用法律?法官陈靖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深思。“法官法律思维的统一是青年法官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一课,是法官群体的一种专有思考方式,不仅是一个自然习得的过程,也应在资深法官的指导下加速掌握,实现从身份到思维的双重转变。”陈靖说。
论坛还邀请了宁波大学法学院院长张炳生教授作为嘉宾出席,对于宁波中院举办青年法官论坛,张炳生十分赞赏:“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是法律发展的两大引擎,而二者实现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推动法治不断进步。”他表示,“青年法官论坛正是司法实践与法学理论交通融合的绝佳载体。”
“青年法官论坛是我院鼓励青年法官开展理论研究和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李章军表示,“我们非常注重发挥青年法官学历层次高、专业基础扎实等优势,鼓励青年法官参与各级各类重点调研课题的写作,各类学术、审判实践论文的交流、研讨。”近年来,该院积极举办青年法官论坛,定期发布论题、开展讨论,适时邀请富有审判实践经验的业务领导或优秀法官做业务讲座或经验交流。同时,结合论文交流研讨会等形式,探索建立网上交流论坛,进一步拓展学术交流平台,提高青年法官调研能力。
自2008年以来,宁波中院连续5年中标最高人民法院重大调研课题。“这在全国中级法院中是不多见的。”李章军介绍说,“这也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对宁波中院调研能力的充分肯定,而这些课题的主要承担者就是青年法官。”2008年以来,宁波全市法院共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调研文章12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93篇,在各类国家级刊物上发表600余篇,可谓硕果累累,这些文章中不乏精品涌现,5年中先后15次在全国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