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儿送别即将赴苏丹维和的樊冠钰
樊冠钰不仅是河南警察的骄傲,也是全体政法干警的骄傲。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刘满仓
樊冠钰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精神、公安教官的职业道德,不愧为一名优秀公安教官、优秀人民警察、优秀国际维和警察,他为全省公安民警树立了榜样,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河南警察学院党委书记熊文修
核心提示
生活中的樊冠钰非常低调,一些学生甚至不知道他两次维和的经历和荣誉。他上课时神采飞扬,平时则大辩若讷。
两次维和,樊冠钰欠这个家太多。所以他平时尽量多地包揽家务和孩子的教育,不抽烟、不喝酒,基本不外出应酬。
他是个有名的孝子。假期常回到封丘农村老家帮父母耕作,并从工资中拿出部分接济家里。
他在朋友眼中是个心地纯净的人。自己俭朴得连衣服都不舍得买,但只要学生和同事有困难,他都慷慨解囊。
樊冠钰的信仰很朴素:当国家需要我尽一个警察的责任时,我凛然赴险;当学校需要我尽一个教师的责任时,我勤勉敬业;当家庭需要我尽一个人子、人夫、人父、人兄的责任时,我真心付出;当社会需要我尽一个公民的责任时,我不遗余力。
樊冠钰令人敬仰又令人扼腕的一生,方而不割,光而不耀。
【疼爱妻儿】他想做一个好丈夫
樊冠钰与妻子高惠娟是老乡,两人在河南大学读研究生时相识相知。樊冠钰读的是英语专业,高惠娟读的是中文专业。毕业后两人相继被河南警察学院录用,分别任英语和语文教师。
这对年轻人认真敬业、言行质朴,深受领导同事和学生喜欢。
同事赵永柯仍记得他们举办“婚宴”的情景。经过几年的爱情长跑,两人领取了结婚证。同事赵永柯和程水等人张罗着把同学、朋友叫到一起吃了顿饭,就算是他们的“婚宴”。
当晚吃过饭,赵永柯和樊冠钰一起送客人。樊冠钰悄悄告诉他:“维和集训的命令下来了,你先别告诉惠娟,我怕她接受不了。”赵永柯问:“你忍心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樊冠钰长叹一口气:“组织上需要我,我咋能为了自家的事耽误了国家的大事。”
樊冠钰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高惠娟临产,由于樊冠钰不在身边,程水作为高惠娟的亲人,在家属栏里签了字。
得知妻子产下了孩子,樊冠钰趁总部送给养的机会,搭乘飞机赶回总部。当通过网络在视频中看到白白净净的儿子时,他落泪了。他与妻子约定:此生再不分开。
然而,接下来的奥运安保、二次维和、借调到国际合作局等,一次次让他不得不离开妻子和幼儿。
第二次维和回来后,他不抽烟、不喝酒,一般不外出应酬,尽可能地陪在妻儿身边,尽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责任。看到高惠娟裙子变短了,他会用缝纫机为妻子绣上花边;看到儿子书包烂了,他会给儿子缝上一个卡通图案。知道妻子身体弱,他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
高惠娟喜欢吃菜角,在不上课的时候,樊冠钰会悄悄准备好材料,守在五楼窗口等她回来。当院子里出现妻子的身影时,樊冠钰迅速上灶点火。妻子推门进屋,他变魔术般将新鲜出锅的菜角递到她面前。
【反哺家人】他是出了名的孝顺
滔滔黄河行至新乡漫了个弯,画出一个“几”字,封丘县就处在“几”字中。1971年,樊冠钰就出生在封丘县鲁岗乡祝店村。这里土地贫瘠,黄沙遍野。樊冠钰的父母都是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勤劳朴实、正直善良的父母养育了他们兄妹三人,樊冠钰排行第二,一个姐姐,一个弟弟。
弟弟樊冠良告诉记者,他们姊妹三个年龄相仿,冠钰学习最好。因为家里供不起三个学生,为支持哥哥上学,姐姐和他都辍学了。
为了反哺年迈的父母,回报为了支持自己上学的姐姐和弟弟,樊冠钰每月都要从工资里扣除一部分寄回家。而他自己连一件衣服都不舍得买,除了单位发的警服外,常年穿的就是一个运动夹克、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
“哥哥是我一生的榜样。”樊冠良说。
据冠良回忆,樊冠钰无论是在上学期间,还是在参加工作后,农忙时都尽可能地回家帮父母干活。
后来,见樊冠钰身体虚弱,父亲不准他再回家帮忙。尽管如此,他还是想方设法回去。程水告诉记者,有一年樊冠钰要回家帮父亲刨花生,为了不惹父母生气,樊冠钰告诉父亲单位几个同事的孩子想去看看怎么刨花生。然而,一到花生地里,樊冠钰把孩子交给妻子,一头钻到地里干了起来。
对家人的爱还远远不止这些。樊冠良说,哥哥对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大人、孩子的关心都是无微不至的。樊冠钰的离去,使这个家失去了精神支柱。
樊冠钰的人格秉承了他家庭的传统。
樊冠钰的同事王胜利说,樊冠钰的父亲是一位特别值得尊重的老人,当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后,他没有当众掉一滴泪,只是一个劲地说:“冠钰和惠娟在学校给大家添麻烦了。”当学校问他有什么要求时,老人说:“没什么要求,谢谢你们培养了我儿子。”
【善待他人】节俭的他对朋友很大方
“不可能,不可能,你胡说……”当吴振坤把樊冠钰去世的消息告诉在国外求学的妻子时,妻子在电话那端连连说了几个不可能,说着说着两人哭了起来。
吴振坤是樊冠钰封丘县一中的高中同学。
樊冠钰做出的点点滴滴都让吴振坤感动。
吴振坤的爱人到国外学习,当时孩子刚刚出生,家里经济十分紧张,正在他借钱借得焦头烂额时,樊冠钰竟然拿着钱送上门来。妻子出国后,他经常接到樊冠钰的电话,说他如果忙的话可以把孩子送过来,惠娟可以帮着带孩子。
3年前,吴振坤的母亲在老家突发脑溢血,樊冠钰知道后立即从郑州赶到封丘,在看望老人的同时,送去急用的治病钱。吴振坤记得,当樊冠钰赶到封丘县医院时已是晚上11点多,由于第二天还有课,他陪到老人睡着后又开车返回郑州。
“他身体很好的,在高中时,学校举行运动会时,他最拿手的是投掷项目,咋能说走就走了呢?”吴振坤说。樊冠钰出事时,他去见了樊冠钰最后一面,直到这时,他才知道樊冠钰的身体早已受到病魔侵害。
维和战友乌雷生说,樊冠钰从农村走出来,他身上带着农村人的质朴,他对所有人都很坦诚,朋友们都很钦敬他的为人。
维和期间,为节省开支,樊冠钰出国前带了很多面条。在一起的时候,只要能顾得上,樊冠钰每次都主动担负做饭的任务。
最让乌雷生难忘的是,樊冠钰对每个人都那么真诚。离他们住处不远有一个保安,樊冠钰主动了解其家庭情况,并接济他。由于樊冠钰在利比里亚负责警察重建工作,他发现这名保安素质不错时,又帮助这名保安报考警校,并拿出生活补贴帮这名保安解决生活问题。
【心存感恩】他时时回望起点
“以尽瘁诠释师德,用忠诚捍卫和平。”4月29日,河南省郑州市殡仪馆,白色的挽联、黑色的横幅、哀婉沉重的音乐,樊冠钰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此举行。在前来送别的亲朋中间,三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河南大学外语系的秦大伟老师和他的两个妹妹。
秦大伟老师去年退休,他评价樊冠钰:“这孩子实在,低调谦和,有理想,有责任心。”
樊冠钰考入河南大学后,由于他学习好,热心助人,大家选他当班长。当时秦老师是系副主任,对樊冠钰印象特别深。看到他家庭困难,秦老师把自己年轻时穿过的衣服都送给樊冠钰。而秦老师家里有个什么事,樊冠钰总是跑前跑后。一来二去,秦老师把他当成自己家的孩子一样。
秦老师的母亲是河南大学中文系的老师,老人退休后待在家里,而樊冠钰在课程不紧张的时候,就跑到家里看望老师的母亲,并陪老人聊天,听老师讲一些做人的道理。秦老师的两个妹妹也把樊冠钰当成了自己家的孩子一般。
上班后,逢年过节,樊冠钰总是不忘带着家人到开封看望秦老师一家,即便是在维和和奥运安保期间,樊冠钰也不忘跟秦老师和他的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春节无论多忙,他也要回到开封跟秦老师一家团聚。
得知樊冠钰去世的消息后,南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国周格外难过。当年担任河南警察学院院长时,无论在教学科研上还是外出维和时,他都很支持樊冠钰。在他心目中,樊冠钰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可以担当重任的人。后来,他因为工作原因与樊冠钰见面的机会少了,但逢年过节,樊冠钰总不忘发个短信问候一下。
樊冠钰二次维和时,李国周时刻牵挂着远在苏丹的他。有一次在新闻中看到苏丹发生部族暴乱,他立即跟樊冠钰联系,得知樊冠钰平安无事时才松了口气。然而,后来他才知道,当时樊冠钰就在暴乱中心,他未把危险的事情告诉大家。
“从苏丹回来,冠钰来南阳给我报平安。那天看我在忙,饭也没吃就回郑州了。想不到那竟是最后一面……”李国周说。(记 者李葆童李俊晓通讯员曲慧君/文记 者宁晓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