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冠钰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中(资料图)
作为中国警察的优秀代表,他曾两次赴国外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
第一次维和出发时,他的妻子怀孕8个月;第二次维和出发时,他的孩子才4岁多。
两次维和,他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树立了中国警察良好的国际形象,两次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公安部“维和荣誉勋章”,并被公安部评为“优秀维和警察”。
北京奥运会上,负责处置涉外警务的他成就卓然,被授予“全国奥运安保标兵”称号。
然而,天妒英才。4月27日凌晨,樊冠钰42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凛然赴险】他在联合国维和中传递中国力量
2003年的一天,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后升格为河南警察学院)公告栏的内容吸引了32岁的青年教师樊冠钰:公安部在全国选拔维和警察。
我们只能从现为河南警察学院副院长师维的描述中来体会樊冠钰当时的心情:“他在基础部,我在治安系,当时我们都还是一头浓密的黑发。他跑过来对我说这个消息的时候有点兴奋,只是担心自己的警务技能。”
“受党培养多年,我应该去试一试。”樊冠钰后来跟同事说起当时的想法。樊冠钰1998年从河南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到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任教,从业5年,又是党员,招选条件是符合的。在决定参加选拔后,他开始苦练驾驶、射击。
“当时我国有近200万名警察,能参加培训的不到2000人,中国维和警察绝对是千里挑一。”谈起维和警察的选拔,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主任高心满说。
在位于河北廊坊西郊的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樊冠钰先后通过了体能、射击、驾驶、外语、心理测试等科目的考核,并经联合国官员甄选,成为一名UNPOL(联合国维和警察)。
可是,在他们要赴利比里亚维和时,樊冠钰的妻子、同校任教的高惠娟已有8个月身孕。
高惠娟不愿再触及那个伤心的话题。我们无法想象,当时在去与留的问题上,他们夫妻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挣扎。
2004年5月,樊冠钰与队友来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任务是重建警察队伍,为当地警察传授射击、车辆驾驶及建筑物搜索、盘查等警务技能,并负责83名国际警察和2100多名当地警察的人事管理。
一下飞机,映入眼帘的是乱飞的蚊虫,衣着褴褛的群众。历经部族冲突与战乱的利比里亚满目疮痍,疟疾、鼠疫、伤寒等疾病肆虐;武器流散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即使大白天,也常听到枪声,流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从耳边飞过。那些饥饿灾民的恐惧眼神,常常刺痛樊冠钰的心。
在重建警察秩序过程中,樊冠钰随时都要经受生与死的考验。他和来自山东高唐县公安局的民警乌雷生租住在一个满是弹孔、处处炮灰的民房内。2004年10月28日,蒙罗维亚发生种族冲突,两人就处在暴乱的中心,流弹、石头、瓦块在窗外乱飞。他们被困在屋里整整5天,只能靠仅剩的一点水和饼干维生,直到等来救援人员。
更为严重的是,樊冠钰患上了恶性疟疾,体温持续在40摄氏度,昏迷了三天。就在他住院的第四天,一位波兰籍联合国民事人员在同一所医院去世,死因就是疟疾。就是这一次,疟原虫永远留在了他的体内,并不时侵蚀他的肝脏。
2005年7月,维和任务结束,表现出色的樊冠钰被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和警察总监授予“联合国维和勋章”。
【奥运会上】他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警察风范
在河南警察学院,高惠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为支持丈夫,她默默承担得太多。
“他每次维和,我都度日如年,过一天在日历上画一道,把他的拖鞋和毛巾等日用品保持着离家时的样子,害怕一动他就回不来了。”高惠娟泣不成声地说。在樊冠钰前往利比里亚时,她剪掉一缕青丝,悄悄地放在丈夫箱底。
2008年,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然而涉外警务人才十分匮乏,公安部从全国公安队伍中挑选人才,经过层层选拔,组织上选派樊冠钰等10名河南警察前往北京支援奥运安保工作。他被分配在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负责涉外案件办理。
师维当时被借调到公安部。樊冠钰到北京不久就跟他联系,向他请教涉外案件办理中的一些细节。师维得知,由于工作量大,条件艰苦,为不影响工作,24小时备勤的樊冠钰晚上就把两把椅子拼在一起凑合休息。这样一干就是40多天。
师维看到樊冠钰尽管很疲惫,但仍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师维让他晚上过来一起住,樊冠钰却说:“精通涉外警务的人不多,我得多干点。”
奥运安保工作中,樊冠钰直接参与处置涉外案件46起。在审讯一起菲律宾人团伙盗窃案时,面对“不回答、不签字、不配合”的犯罪嫌疑人,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技能和讯问技巧,与他们斗智斗勇,最终攻破主犯,为案件侦破打开了缺口。因工作表现突出,他被授予“奥运安保标兵”荣誉称号。
奥运会结束后,鉴于他维和经历和在奥运中的突出表现,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借调樊冠钰到国际合作局维和处,负责非洲维和人员与国内联系,为期一年。
·维和警察林昌铨:在东帝汶的534个日夜
·河南政法委书记吊唁维和警察樊冠钰
·他两度维和两获殊荣 42岁的生命写满忠诚
·中国将首次向非洲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
·中国首次向非洲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