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法治文化的研究与实践成为法治建设的新热点。各地把培育法治文化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文化传播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建设的作用初步显现。因地制宜地开展法治文化研究,着力抓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新形势下深入持久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拓展思路,深入开展法治文化理论研究
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发展。努力做到三个“正确”:
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影响。回眸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成分仍对当今社会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儒家文化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对法律制度建设方面。这些根深蒂固封建残余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法治文化的发展。
正确认识面临的现状。开展法治文化理论研究,既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又具时代性的课题,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正确认识到当前文化发展形势,立足现状设计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坚持正确的方向。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工作要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动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突出成效,更加注重法治文化具体实践
培育法治文化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意识领域地渗透,引领人们崇尚和信守法治。必须遵循科学法治文化发展的轨迹,紧扣法治建设的目标,因地制宜地推进邳州法治文化的实践工作,为“十二五”发展、“六五”普法等重大工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加强法治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法治文化实践,让法治文化成为推动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和“灵魂”工程,必须进一步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加强党委、政府对法治文化工作的领导,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法治文化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法治文化,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使全体公民形成对法治理念的认同,使法治成为公民的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法治文化的形成以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为前提,法制宣传教育要把弘扬法治精神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价值追求,着力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将法治“口号”内化为公民自愿自觉的行动,培养公民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敬,形成法治文化和法律观念的现代化。
把握规律,努力推进法治文化工作创新发展
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及历史因素,需遵循其固有规律顺序而积极推进。在现阶段,实现法治文化创新发展,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法治文化载体。把培育法治文化作为法治邳州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染力,努力在创新法治文化载体上下功夫,突出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着力法治文化引导,丰富青少年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文化含量,强化农民工学法用法效;强化法治文化塑造,帮助企业提高“免疫力”;突出法治文化感染,浓厚居民学法用法氛围。
开发法治文化品牌产品。立足实际,主动与有关部门联手,结合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社区体制改革等,借势发展,因地制宜设置打造一批贴近群众生活需要、能够被群众接受、具有邳州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全面推进法治文化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大力开展法制文艺创作。鼓励、引导和支持法制文艺创作,充分发挥法制文艺的教化功能,努力创造出更多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作品,使群众在欣赏法制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法制教育。
努力探索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相结合的新途径。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党委、政府建立和规范社会建设、经济发展、利益协调、矛盾处理和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等工作,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教育,从而实现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目的一致性。(江苏邳州市司法局局长 李修举)
·儿童公园建"法治文化墙" 色彩斑斓浅显易懂
·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在安徽举行
·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启动
·以法治文化引领法治建设
·江苏将建成三级法治文化阵地
·江苏年内建成市县乡三级法治文化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