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风 提质效 树公信
——黑龙江法院改进司法作风的三个画面
改进司法作风和工作作风“十项规定”、“八项司法建设”、司法质效和司法作风建设年活动……这一项项务实之举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黑龙江法院以沉实遒劲之笔,在黑土地上描绘的一幅改作风、提质效的美丽画卷。
画面一:大法官问计联络员
“从现在开始,大家就是我的联络员。”3月末的一天下午,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一间会议室内,院长张述元与20多位年青干警围桌而坐,就落实黑龙江法院“八项司法建设”总体思路进行座谈。
“张院长鼓励我们提建议,不说空话、套话。”民三庭助理审判员丁锐说。这位80后是第一次和大法官面对面交流。“张院长采纳了我提出的开办法官讲坛建议,说要在全院推广,我很受鼓舞。”
同为80后的民二庭助理审判员马晓瑞,每天上班都要上局域网“省法院联络员群”瞅瞅,看看有什么消息。应记者的要求,马晓瑞打开了这个群,记者看到一条帖子:“大家有空再研究一下影响公正司法的深层次问题,找时间我们再开个座谈会,如何?”这是不久前张述元发出的。大法官务实的作风,给全省各级法院领导树立了榜样。
4月中旬的一个星期日,伊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石岩梅和副院长贾晓宇到铁力市法院调研。对此,该院宣传处处长田爱民一点都不奇怪:“休息日照常办公,这在我们院领导那里已是常态。今年的全市两级法院工作会议,也是在休息日召开的,为的是把工作日让给审判工作。”
画面二:司法足迹印在大地上
3月25日早晨,松嫩平原中部四方山农场,寒风瑟瑟,积雪未消。几个人站在农田一角,指点着、争论着。这是省高院农林庭法官崔卉鹏就一起土地承包纠纷再审案现场勘查并组织调解。一大早,他就从100多公里远的哈尔滨赶到这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到了晌午,当事人刘某突然莫名其妙地撂下一句“我不调了”,转身离开。调解无法继续,法官们饿着肚子踏上了返程路。谁知,车刚驶上高速路口,刘某却把电话打了过来:“崔法官,我相信你了,我想调解。”原来,刘某并未走远,一直悄悄盯着法官,看到法官拒绝对方邀请用餐,才最后放下心来。
“今年以来,我们庭有40%的涉农案件,法官带案下访,将纠纷化解在春耕前。”黑龙江高院农林庭庭长李慧英说。
用脚步丈量出司法公正,把司法足迹印在大地上,黑龙江法院在行动。
凡不在法庭驻地的案件,一律到当事人所在村巡回审判;凡涉及老弱病残的纠纷,一律到当事人家中办案。东宁县人民法院“两个一律”,使辖区6镇102个村年巡回审理案件超过了70%。他们将立案电话逐村公示,为群众有难事送上法律“及时雨”。
画面三:把公信摆在群众面前
“着法袍不整,扣1分。”大庆市大同区人民法院,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正在开庭审理。让合议庭没想到的是,他们开庭的同时,院长丁国钰正带着庭审考评组,在会议室看庭审同步视频进行庭审考评。这是大同区法院庭审评查上的又一次创新:既不事先通知,也不到现场观摩,根据排期公告随机选案,通过视频实时点播评查。而和评查组一同评查的,还有临时请来的几位来法院办事的群众。
鸡西市鸡冠区人民法院院长王昭权说,借助陪审员既有普通群众,又有专家学者的结构多元优势,更多地吸收来自社会的多维视角信息、民间智慧及民意良方,使裁判结果公正合法又合情理,为社会群众接受,提升司法公信。该院对发回重审、提起再审案件,组织该法院陪审员组成小组旁听庭审,然后中规中矩进行合议,拿出合议意见给合议庭作参考。
短 评
让群众感受公正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法院改进司法作风,群众感受是起点,群众评判是标尺,群众满意是方向。各级法院要从回应群众感受改起,把改进司法作风,作为公正司法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检验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效标尺,去找准穴位、抓住要害,突出解决好影响公正司法的问题,推动公正司法根植群众,服务群众。
“在执法办案中不仅做到公平正义,还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黑龙江法院改进司法作风确立的目标。黑龙江法院以便民亲民利民为切入点改进司法作风,找准了当地作风建设的穴位和要害,摸准了当地群众的真实司法需求,在司法为民中传输着公正司法。(记者 唐凤伟 段春山)
·黑龙江法院推升级版考评
·黑龙江法院三延伸做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
·黑龙江法院打造星级警队
·黑龙江法院服务“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工作掠影
·黑龙江法院开创反腐倡廉建设新局面
·黑龙江法院:八项司法建设开新局
·黑龙江法院:八项司法建设开新局
·[视频]黑龙江法院开展“廉政责任教育月”活动
·黑龙江法院司法警察培训强化现场处置
·黑龙江法院:“三个面向”迎来新气象
·黑龙江法院宣传培训突出实战演练
·黑龙江法院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