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组稿]“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

2013-05-17 13:59: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平安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序幕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一

  编者按:梦想凝聚力量,实干成就未来。十八大以来,“中国梦”唤醒了亿万国人的家国梦想,凝聚了国人共识,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从今日起,《检察日报》推出“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围绕实现“中国梦”亟待厘清的重大法治问题,深入论述如何发挥法治作用,助推实现“中国梦”。

  梦想,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一段文明的孕育诞生,凝聚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梦想而奋斗的力量;一个盛世的开花结果,承载着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向往的根基,便是国家安定,百姓平安。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环顾全球,无论种族国籍,平安总是人们最基本的梦想,也是实现其他梦想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平安,让百姓过得更幸福的中国梦便成了空谈。拉开平安这个序幕,一切美好生活才会展现。[详细]

高扬权利方能托起中国梦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一国如不能有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不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无异于痴人说梦,而即便实现也毫无意义。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每一个自尊自信的国人共同编织。[详细]

全民护法是达至法治中国的最强大力量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三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期盼,在再次启程的复兴之路上,“全民守法”的社会共识演变成“全民护法”的美丽向往。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在法治已上升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对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中国人来说,平等的机会、奋斗的方向和梦想的最终实现,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

  曾几何时,“建设法治中国”成为许多法律界精英人士的民族梦想。如今,“中国梦”再次扬帆远航,法治也已成为全体国人共同憧憬的美好希望。从全民守法到全民护法,法治的通途要靠包括法律人在内的每位公民的担当与守望。[详细]

公平正义铺就美好中国梦的底色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四

  如果要描绘美好中国梦的图景,公平正义就是它的底色。没有公平正义,所谓中国梦只会渐行渐远。人人享有体面的劳动,过有尊严的生活,必须消除机会不均等、权利不平等,深入推进改革,通过法治手段保障改革成果,铲除公平道路上的种种障碍。用法治保障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公平首先来自于门槛平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人人体面劳动、尊严生活,需要排除教育、就业、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机会不均等,铲除教育、就业和干部选拔不公背后的腐败,用法治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详细]

法治是照亮小康通途的指路明灯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五

    无数的成败得失更让我们明白,只有让市场经济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才能日渐葱茏、惠及芸芸众生。

    1979年隆冬时节,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问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他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成竹在胸地回答:“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首次向世人勾勒出“小康”的战略构想。

    小康,并不是现代中国人才描绘出来的未来图景,在被奉为修齐治平之圭臬的《礼记》中,孔子就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之治称为小康之世,那是儒家治国理想中一种政教清明、百姓富足安乐的社会局面。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再次将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奋斗目标,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体现了今日中国人的梦想,也深深刻下了华夏先祖不懈追求的印痕。[详细]

消弭隔阂互助友爱圆和谐之梦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六

    “法”是取得和谐的支点,法治与和谐不可分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最有效机制。

    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论语》云:“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实现和谐,必须容许存在差异,更要遵守共同的规则,也就是“法”。“法”是取得和谐的支点,法治与和谐不可分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最有效机制。

    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更是和谐之梦。法治有助于我们消弭隔阂、互助友爱,圆每个人心中的和谐之梦。[详细]

尊重契约崇尚规则构筑诚信中国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七

    当诚实守信成为公民的一种内心确定、一种行为准则、一种生活方式,中国梦的实现也就有了最坚固的诚信根基。法律、道德两者合力,方能构建起“诚信”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信守承诺的民族;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定有一个言而有信的政府。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互信任,信守承诺,这也是建设法治社会之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国梦的实现必将由每一个信守承诺的中国人共同完成。[详细]

激活“生态自觉”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八

当生态环境频频亮起红灯,国人渐渐意识到,西方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已经行不通了,中国需要一个区别于“美国梦”的“中国梦”。而“中国梦”的抓手就是生态文明建设。

从极北赫哲人的捕鱼生活到桂林的船上人家,从中华民族标志性的长城到西南边陲的苗族村寨,从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到秦岭的野生大熊猫,再到云南的亚洲象……

2008年,中英合拍的纪录片《美丽中国》呈现了一个原生态的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处处散落着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和谐之美。

四年后的2012年,中国共产党将“美丽中国”写入十八大报告。从此,“美丽中国”不再只是一幅画、一帧景,而变得更为立体坚实——“让美丽中国永续发展”成为整个民族共同追逐的“中国梦”。[详细]

法治为文化强国点亮希望的灯

——“中国梦·法治路”系列述评之九

    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法治建设始终相伴、相随、相护——文化大发展,我们当借法治之力、依法治之力、举法治之力。

    “软实力”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一道风景线。

    经历了沉默与蛰伏,历经了压抑与沉淀,中国文化伴着新中国60年社会变革的思想激荡、伴着改革开放30年精神求索的文化强音,拉动着大国的崛起,发挥着对国家整体发展的引领作用。

    文化大发展是一个大国崛起、大国发展的必然。善待昨天、保护历史,珍重今天、鼓励创新,着眼未来、造福人民,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支撑和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国人铸就“文化强国”之梦的现实努力。[详细]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同心共筑河北版的中国梦
·四川部署全省政法系统开展 “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
·四川政法系统开展"实现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四川南充:青年干警畅谈“中国梦”
·人权连着“中国梦”
·在实现中国梦道路上推动人权事业发展

·在实现中国梦道路上推动人权事业发展
·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实现中国梦
·用法治之手托起“中国梦”
·让法治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保驾护航
·四川司法厅"四个切实做好" 自觉实践中国梦
·公平正义铺就美好中国梦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