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夏,山西忻州。白天,街上巡逻民警随处可见,市场商场中人流不息;夜间,治安民警加班走访,社区村落笑语欢声。
然而,就在两年前,忻州入室盗窃、抢劫案件一直呈高发态势,百姓安全感、满意度差。直面问题找原因,2011年5月,忻州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梅喜到任伊始就召开党委会讨论,反思问题,欢迎基层民警发言。
“巡特警支队只有3辆昌河面包车上路执勤……”讨论从白天持续到深夜,发现“短板”真不少:基础设施装备建设、基层执法办案水平均处山西落后位置。
忻州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一个“穷”字导致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底子薄。
局面被动,何去何从?忻州市公安局党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主线:强基为民。
打防并举——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简而言之,‘强基为民’目的是让执勤执法手段、装备等‘财产’增加,让公安工作服务民生之需。”忻州市公安局党委选准解决社会治安问题为突破口。
“治安问题一直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我们百姓反映最强烈。”不少网民通过网上局长信箱反映。
市公安局党委成员在会后短短1周时间遍访基层科所队,听取近千名民警的意见建议,发现解决治安问题的一大难点:警力不足。
市公安局果断部署,下沉市县两级机关业务骨干补充执法执勤一线,新招录150名巡特警派往重点区域加强巡防……
忻州市委、市政府评价此举: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凸显了公安机关保障民安的坚定决心。
保障民安,忻州公安坚持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范和打击并举。2011年6月至12月,一连串打击“风暴”扫向违法犯罪。
行动开始不久,市公安局一举打掉以张某为首的涉黑组织,成为全省侦办质量最高的涉黑案件。
追逃行动中,保德县公安局兰村派出所抓获山西唯一部督A级在逃犯罪嫌疑人杨某;定襄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被公安部表彰为“清网行动”先进集体……
短短半年,专项打击强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忻州“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比上半年下降55.9%,其他各种治安案件发案数均大幅 “缩水”。相关测评显示,2011年忻州公安机关群众满意度直线上升,居山西公安机关前列。
然而,面对保障民生安全工作取得的进步,忻州市公安局党委却因为一块“心病”欣喜不起来。
智力支持——
“请进来,走出去”
民警不时反映,能力提高遭遇 “瓶颈”。原平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张晋荣直言不讳:“当前犯罪不断呈现新形势,欠发达地区治安工作经验不足,缺少应对方法。”
形势向好时,忻州公安机关领导层清醒地认识到:需要智力支持。
2012年初,“千警大轮训”工程在忻州“破土”,清华大学、中国刑警学院、香港警务处等单位专家纷至沓来。太原公安机关反扒能手应邀到五台山分局培训民警,首日就组织“学生”抓获4名盗窃犯罪嫌疑人,现场引得“驴友”盛赞:“神捕!”随后,五台山景区盗窃案接警从每天数起降为每月不足两起,治安大为好转。
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根据这一理念,忻州市公安局争取经济发达地区公安机关的支持,选拔民警去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等单位锻炼,学习治安、刑侦本领。
山西省公安厅政治部肯定忻州公安的“倒逼”机制:一只推动培训开展的“无形的手”。
参训民警都要过关考核:优秀者奖励,不合格者补训、离岗自费培训;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者通报批评甚至延期晋职晋衔。
一年左右4600人次受训,“千警大轮训”成效明显,也给忻州公安机关带来一系列“高回报”。
良性循环——
赢得各界更大支持
基于受训民警一致看法,忻州公安机关深入推进以高清视频监控探头为基础的电子巡逻模式。忻府区卢野村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路面探头全覆盖。
“村里人都知道警务室监控着路面,有纠纷也不敢以违法形式处理,反而把视频当成解决矛盾的依据,有问题就来找民警调解。”卢野警务室民警杨东方说。
卢野村流动人口多于常住人口,曾以治安状况差“闻名”忻州。现在,卢野村成了忻府区平安发展的典型。区政府2013年投入一大笔财政拨款到公安机关,夯实信息化管控基础,“复制”卢野村模式。
忻州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局长杨彦清辩证看待卢野村的变迁:基层基础工作做好,为群众创造安心的生产生活环境,各界势必给予公安机关更大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忻州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动,8个县级公安机关建成了业务技术用房。忻州公安“告别”过去办公条件落后、装备落伍甚至租房办公的尴尬日子。
继续以基层基础工作为依托,全方位护卫城区的同时,不断延伸农村治安管控触角——2013年5月,忻州公安再次推动治安管理工作升级,规划平安发展新蓝图。
(记者 史 谦 /通讯员 韩 波 武培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