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没事常联系!”这是市民黄女士搬进健康花城的第3 天听到的第 5个热情的招呼。最近,她还发现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每天放学后她时不时往阳台跑。原来,她认识了住在楼上的一个新同学,两个人在用菜篮子传纸条呢……得益于小区的“邻里互助卡”,越来越多的小区住户从“陌邻”变成“睦邻”。这是记者昨晚在健康花城举办的“邻里和睦一家亲”城市论坛上了解到的情况。
■“都市冷漠症”困扰小区居民
昨晚7点30分,距离“邻里和睦一家亲”城市论坛开讲还有半个小时,火炬开发区健康花城广场上聚集了上百位街坊邻里。市妇联主席陈江梅、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匡和平、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校长黄方和中山市十杰市民联谊会副秘书长欧阳伊等专家学者做客论坛,和小区居民们拉家常,就如何营造和睦互助的社区氛围展开讨论。
匡和平教授指出,当前邻里关系淡薄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流动性加大,住房市场化使传统的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单家独户的住房结构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空间,而且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压力大,加上隐私保护意识增强等因素,“都市冷漠症”正困扰着许多小区居民。“如果我们居住在一个大型小区里,却饱受孤独困扰,心灵得不得慰藉,何来幸福感可言?”匡和平认为,邻里文化节的举办,能让居民越走越近,找回“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
■邻里互助促进社区和谐
嘉宾们还和居民们分享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邻里关系和睦有益于家庭之间守望相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助于孩子形成乐观、自信、合群的人格,提升了家庭成员特别是家长在邻里关系建设中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意识。”市妇联主席陈江梅说。
据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校长黄方介绍,他住在健康花城已有8年半的时间,见证了花城这个大家庭的融合。“小区邻里来自天南地北,但通过书画社、歌舞社等活动,以棋会友以歌会友。如今邻里互助卡派发了,邻居间守望相助,这种和睦一家亲的团结氛围更加浓厚。”黄方认为,孟母三迁择邻而居,好的人文环境是靠邻里之间营造出来的,需要小区居民共同参与。
在昨晚的论坛上,小区居民们到了举手提问环节特别踊跃,“楼上丢垃圾,楼下的住户该怎么沟通最恰当?”“小区二期装修扰民,该怎么礼貌制止?”专家学者们则一一给出建议。香晖园小学五年级的杨同学举手接过话筒,表达了自己想认识更多住在小区里同年龄的朋友的愿望,让论坛的氛围更加轻松愉悦。
此外,现场居民们也围绕怎样建立文明的邻里关系、增强邻里之间的联系和互助等提出了看法,使“邻里和睦一家亲”深入人心。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颖参加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