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层锻炼法官不当“临时工”
湖南法院“人才新政”着力锻炼年轻干部
5年前的春天,随着16位年轻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下派到湘西中院及所辖基层法院、法庭锻炼,湖南高院新一轮年轻干部基层锻炼工作序幕拉开。这场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的“人才新政”,激活了全省法院人才“一盘棋”,湖南法院成为助推法治湖南的强劲力量。
甩开膀子,做事不作客
挂职衡阳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的简红星,挂任后不久就接受了一场考验。
2010年7月的一天,被执行人某公司纠集20多人冲击拍卖现场。罗某申请执行120余万元工程款案的第六次拍卖又不得不中止了。简红星迅速作出决定,第一时间转移拍卖现场,拍卖这才得以顺利完成。罗某终于拿到了这笔迟到了8年的执行款。
简红星分管执行裁判和审监等工作。该类案件审理难度大,但简红星没有因为自己的挂职身份而有所懈怠。挂职3年间,他“动真格”,分管的执行裁判庭的执行和解率达40%以上。参与审委会讨论案件近600件,接待当事人200余人次。
在湖南高院召开的下派锻炼干部工作座谈会上,简红星道出了心声:“有人认为我们是临时的,但从上任那天起,我就打定主意不当‘临时工’。”
唐慧在挂任永州中院党组成员、院长助理期间,深入蓝山、宁远、道县、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及全市金融部门开展调研,为期一个月。“为落实永州市委确定的以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总抓手的工作目标,法院如何能动司法,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唐慧说。
她召集了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负责人、被征地拆迁户和基层组织、企业员工代表及金融部门进行座谈,并实地考察了一些企业。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关于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若干意见》出台。“该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依法支持和保障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推进了永州市经济社会大发展,”永州中院院长熊春明说,“唐慧同志功不可没。”
2008年以来,湖南高院共下派18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到基层挂职。
砥砺交融,成长在基层
万事开头难。语言是年轻干部下基层遇到的第一关。在湖南,“十里不同音”。初到平江时,因工作环境不同、办案任务较重、语言沟通困难,在栗山法庭锻炼的周治华经历了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
适应的法宝是了解平江,把自己变成一个平江人。想要开展工作,首先得听懂老百姓说的话。到平江后,周治华利用一切机会与当地群众零距离接触,耐心与每个到法庭的当事人或村民交谈,利用假日等休息时间跟随镇政府负责计划生育工作的干部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刚开始确实听不太懂平江话,现在虽然讲不好,但能听懂了。”周治华自豪地说。
同在栗山法庭锻炼的王莉跟随庭长李霞去当事人家了解情况。双方当事人都已年过花甲,女方起诉离婚,男方却未到庭。在王莉看来,当时传票是送到了他家,缺席审判是当事人自己放弃了权利,法庭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回访过后,王莉颇有启发,“李庭长在办案时考虑的不仅仅是公正裁判,而且还要考虑了解到的事实是否真实反映了客观情况,考虑双方对于裁判结果是否能够接受。”她说,“李庭长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在今后的审判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得更细致、更到位一些。在法庭的锻炼,让‘群众’这个词更深切地融入了我的审判理念。”
2009年以来,湖南高院已连续5年选派了像周治华、王莉这样的新进大学生53名分别到湘西自治州、永州祁阳县、岳阳平江县等中基层法院进行锻炼。其中,有26人受到嘉奖。
“把干部下派到基层,通过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年轻法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湖南高院党组对于年轻干部‘长志气、有朝气、增才气、扬正气、接地气’要求落到实处的有效举措。”湖南高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郭萍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记者阮占江 通讯员曾妍曾鼎新)
·湖南洪江“电话直通车”为群众送服务
·湖南深入推进缉枪治爆专项行动
·湖南资兴法官QQ上调解一起保险合同纠纷案
·湖南长沙警方打响“百日会战”整治交通秩序
·湖南长沙天心区法院稳妥执结千万标的案
·湖南资兴法院以攻克"执行难"化解信访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