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王侃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院长) 整 理:记者 周斌
身处基层法院,我每天要接触大量涉诉群众,面对他们对实现具体利益的渴望、焦虑和困惑,我深切感受到信任在定分止争中的巨大作用。群众信任,案件无论调解还是判决,都能接受和认可诉讼结果,案结事了;群众不信任,即便法官作出了公正裁判,难免还会产生种种猜测和怀疑。
所以要说我的“中国梦·法治梦”,就是让人民群众的信任成为司法权威的基石。
曾有一名执行案件的当事人在网络上发帖把我们法院骂了一通,说执行款迟迟没有收到,指责法官怠于执行。我院立即进行调查发现,该笔执行款早在5个月前就打到这位当事人指定的账户上了,他没去银行查询还不知道。事后,这名当事人向法院表示了歉意。
这件事让我反思了很久:有的群众,一辈子都不会走进法院,可能因为看到这个帖子,对法院工作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法院不能正视疑问,主动沟通,及时澄清,这种印象就会在潜意识里形成怀疑的种子,甚至会极大地伤害无数法官用辛勤汗水不懈追求的司法公信。
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让群众信任我们?我想首先要司法公开。公正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为此,姑苏法院当前正积极通过法院开放日、院庭长接访、代表委员旁听庭审、网诉网评24小时回复、释法答疑面对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进司法公开,让群众近距离接触法院,亲身体验司法的全过程。
从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建立起信任司法的感性基础。
要群众信任我们,关键还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法院队伍。他们既要有顶得住干扰、抵得住诱惑的职业素养,也要有受得起检验、经得起监督的工作业绩。
2013年,苏州两级法院正在全面开展“司法水平、司法能力、司法形象”三提升活动,姑苏法院也积极通过阶段性岗位练兵、微格化庭审考评、流程式定案把关、全天候审务政务督查等举措提高法官的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毕竟,正确行使司法权,将每个案件办实、办细、办铁,这是法官获得信任的职业基础。
但法官要取信于民,在我看来,不仅案件要有公平正义的结果,办案过程还要注意了解群众意愿,尊重群众感情。
在姑苏法院初任法官的培养方案中,群众工作能力是必修课。所有初任法官,在正式办案前,都要参加立案窗口部门和信访接待部门轮岗培训,在审判执行第一线学习读懂群众心理、应用群众语言、解决群众困难的能力。我们要求法官从职业生涯伊始,就能学会带着感情解决群众矛盾和问题,以心换心,以诚待人。
从对个案的信心,到对法院的信任,再到对法律的信仰,司法公信力的建设需要我们在每个诉讼案件的公平正义中来实现。让人民群众的信任成为司法权威的基石,我坚信,只有信仰,法律才能拥有生命;只有信任,司法才能获得权威。
·维护司法权威 促进社会和谐
·夏宝龙:司法权威、司法公信力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推进诉讼诚信 维护司法权威
·中国现实语境下司法权威的生成
·树立司法权威任务由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