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打造平安内蒙古升级版 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2013-05-15 16:23: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内蒙古日报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承担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政治使命。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从2005年开始,先后在全区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平安建设,“平安内蒙古”建设、“平安北疆”建设,均取得了积极成效。前不久,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8337”发展思路,出台了《关于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把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公安部门应当以此为契机,全面打造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升级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深化对工程重要性的新认识

  实施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实践。我们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平安建设的要求上来,更加自觉地把平安建设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谋划,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目标中去推进,放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中去开拓,切实把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程推向深入。

  当前,内蒙古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处在重大转型时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大量存在。可以说,没有平安就谈不上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通过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从更深的层次上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为自治区和全国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实现重点任务的新突破

  深化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工作。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在对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际问题作出决策前进行广泛协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专项活动,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互动衔接体系,形成规范的信访机制以及大调解机制。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全面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定期组织力量深入重点区域、行业和场所进行排查,全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防范措施,建立内部保卫机构,明确保卫责任。普遍建立联防机制,形成群防群治有效机制。

  坚决打击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速决战”工作机制,做到命案必破、枪案必破、爆案必破和逃犯必抓。坚决扫除各类黑恶势力,加大对多发性侵财犯罪、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以及带有地域特点的职业性、专业性新型犯罪的打击力度。强化毒品堵源截流措施,加大对吸毒人员的查控力度,坚决防止毒品引发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打四黑除四害”、打黄扫赌、打击食品药品犯罪、打击传销等专项行动。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推进事故多发领域和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路面管控和路政管理,重点加强对客货运输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旅游包车等特种车辆的管理。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火灾形势分析研判机制。加强监狱、劳教(戒毒)场所和公安看守所内部管理和安全警戒设施建设,确保狱所持续安全稳定。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安全和校园稳定。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加强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治理,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加强人口管理服务。优化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健全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制度并全面启动管理系统。加强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积极开展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收戒治疗和救治帮扶水平。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落实《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学校预防计划》。强化外国人管理服务,对从内蒙古入境外国人的动态管控。深入推进“草原110”建设,围绕“跨境救援”、“能源通关”等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边检管理服务品牌。

  落实工程推进的新要求

  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重大工程,要按照自治区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做到“四个到位”。

  组织领导到位。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职责,坚持“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具体抓,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形成一级对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任务落实到位。尽快把各项目标任务和部署措施深化、细化、实化,逐一分解、落实到基层和具体部门、单位及责任人,提出落实标准和要求,做到有责任分工、有措施办法,有任务指标,确保一抓到底、落到实处。

  经费保障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政法部门基础建设,在资金投入和项目审批上给予关心和支持。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平安创建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年度预算,及时拨付到位,并随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年增加。

  宣传引导到位。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短信平台、微博等新型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树起“立得住、推得开、叫得响”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开展。

  建立立足长远的新机制

  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必须立足长远,建立落实完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促进平安建设常态化、制度化。

  着力建立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摒弃“平安建设只是政法机关的事”的认识偏差,牢固树立平安建设“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目标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认真完成好各自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相互间联系沟通,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衔接、多部门联动”,切实形成整体合力。

  着力建立完善群众参与机制。以群众工作统揽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贯穿始终,畅通群众意愿、诉求表达渠道,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通过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检验工作业绩,努力使工作顺民意、得民心。

  着力建立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把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自治区将成立专项督查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部门、单位要予以表彰奖励,对达不到工作要求的,要列为重点管理对象,实行亮牌警告;对因重视程度不高、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大群体性事件、恶性治安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的,以及社会治安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人民群众强烈不满意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着力建立促进队伍建设和作风转变机制。以提升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拒腐防变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执法为民、务实进取、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一批作风过硬,组织协调能力强,负责敬业的同志充实到本地区、本部门的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为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工程提供人才保障。(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公安厅厅长 马明)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内蒙古:以纪律作风整顿推进法治监狱建设
·内蒙古赤峰“三化”打造执法规范建设样本
·内蒙古丰镇推进视频督察监控系统建设
·内蒙古保安沼地区:对假释案件进行庭审监督
·内蒙古开展抽样评估推进规范化建设
·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法官积极参与抗洪救灾

·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法官积极参与抗洪救灾
·内蒙古呼和浩特启动摩托车巡逻机制
·内蒙古政协副主席一行深入未管所视察工作
·内蒙古两大城市实现铁路“公交化”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查破“两抢”案6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