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警官,上次您留的警民联系卡我看到了。不好意思,白天比较忙,我下班后再过来。”在外做生意的张女士给江苏省如东县公安局掘港派出所第二警务区民警林桂泉打电话说。
“没事,警务室24小时都有人,你有空就来。”林桂泉所说的警务室有74个,遍布在如东境内的各个居民小区 (村委会)。近年来,如东警方把社区警务作为爱民惠民的战略工程来抓,凸显“近距离防范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两大功能,为人民群众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多功能警务室让百姓少跑腿
社区民警的照片、QQ号码、邮箱、联系电话、民警当天的去向等信息都公开挂在墙上,方便居民随时联系
“以前想补办身份证或是迁户口都得往派出所跑,现在方便多了,不出院门就能办,跑一次就搞定了。”前来给孩子更改姓名的张女士说道。
“不管是星期几,随时都能找到我们。”林桂泉指着墙面粘贴的公示栏说道。
记者看到,每个警务室面积都有二三十平方米,社区民警的照片、QQ号码、邮箱、联系电话、民警当天的去向等信息都公开挂在墙上,方便居民随时联系。办公桌上,户口办理、居住证申领流程表让群众一目了然。手持台、移动警务通、执法仪等装备一应俱全。改善后的社区警务室集办公、调解、生活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结束了长期以来社区警务室功能单一的历史,大伙儿都称之为“家门口派出所”。
民警还告诉记者,为盘活现有警力,他们实施以社区民警、专职保安联防队员“一警一员”搭档制和社区老民警、青年民警“一老一少”搭组制为主要内容的“1+N”模式,提升社区警务效能,对管辖范围大的重点责任区力争做到一区多警(员),协作管理,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人少事多,工作方法有“一套”
落实社区民警带队巡逻、就地接处警、社区发案必到现场“三项制度”
“社区警务室,不单单让老百姓感到温馨,在侦破案件上也有很大好处……”刑侦大队大队长浦锦泉感慨地说道。5月5日16时,中国银行如东支行保安季群向掘港派出所报警称:一名妇女不听劝阻非要向陌生账户转账。社区民警赵建泉立即前往银行了解情况。原来,这位董女士当天接到一陌生男子电话,说她儿子在学校获得大额奖金,需要她提供一个银行账户,但董女士必须先将卡上的余额转账到他的账户上进行 “身份确认”才能汇款,否则奖金无法汇出。民警经过耐心劝导,为董女士挽回了14.5万元的损失。随后,民警又将这一线索及时提供给责任区刑侦中队。根据这一线索,责任区刑侦中队发布提醒信息,避免更多群众上当受骗。
“虽然每个警务室只有两三个人,但分工不分家,社区民警每个案件都到场,社区民警人头熟有优势。”如东县公安局局长程军介绍,辖区各派出所均建成集指挥、调度、研判、监督、检查于一体的勤务指挥室,由值班所领导任勤务指挥长,配备专门的研判、值守人员,每天对指挥中心及业务部门下发的指令进行签收,下达到社区民警。一旦有群众报警,社区民警通过手持台,第一时间赶往案发现场,开展线索排查和案件回访等工作。
目前,如东县公安局按照社区警务、巡逻防范、先期处警“三位一体”勤务模式,规范和落实社区民警带队巡逻、就地接处警、社区发案必到现场“三项制度”,倒逼社区民警自觉扎根和经营社区,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现行抓获率、现场处置率。今年前4个月,社区民警共协助侦破刑事案件6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9名。
“网上警务室”快捷又高效
17个派出所共建立了74个虚拟社区网上警务室,开通QQ调解平台,开设治安播报、安全防范等栏目
“程警官,我在县城一家小店吃麻辣烫时,我吃了服务员端错的一碗,老板竟然要我补差价,还骂人……”近日,网民“牧云”进入“如东社区警务”QQ群求助。
程警官是掘港派出所第三警务室民警程亮。民警通过QQ了解事情的整个经过,光听一面之词还不行,民警马上邀请店老板加入QQ群。
民警与双方分别通过QQ私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并发起“三方通话”,从法律与事实的角度帮他们分析各自不对的地方,并当即在QQ群里对二人进行调解。最后二人达成协议:“牧云”适当补偿费用。
为推行阳光警务,发挥网上警务服务实战的优势,从2010年开始,如东警方探索网上社区警务运行机制,17个派出所共建立了74个虚拟社区网上警务室,开通QQ调解平台,开设社区民警信息、社区广播、治安播报、安全防范等栏目,第一时间接受群众求助、办理相关业务。截至目前,网上警务室已免费提供警务咨询500人次,调解纠纷49件,发布警情900余条,受到群众广泛赞誉。(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潘陆源 曹钰华)
·广西高院召开新调入干部集体谈话会
·广西藤县法院为企业“会诊”法律难题
·[视频]广西自治区将开展涉及党政机关执行积案的清理工作
·走访广西南宁市区七大堵点 市民七种出行陋习频频致堵
·广西桂林漓江“两栖警察”成为城市旅游名片
·广西南宁检察院向中小学生赠送“普法套餐”
·广西南宁检察院向中小学生赠送“普法套餐”
·广西桂林加强财产刑执行监督
·广西政法委: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年底全化解
·广西灵山:通过微信平台服务公众接受监督
·广西桂平:群众身边有了“法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