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庞景玉向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报告通过一组组详实的数字,展现了全市法院立足审判本职、坚持能动司法、致力服务民生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强化职能 维护稳定
去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8102件,办结42121件。其中市中级法院受理各类案件5690件,办结 5255件。
依法严惩刑事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专项斗争,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审结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药品、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犯罪案件168件,依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审结危险驾驶犯罪案件250件,有效遏制醉酒驾驶的多发态势。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403件,判处罪犯538人,推动反腐斗争深入开展。
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原则,审结各类民事案件26561件,标的额17.5亿元。
坚持维权与监督并重,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强化执行威慑机制建设,全年共执结各类案件5327件,执结标的额5.6亿元。
能动司法 服务大局
服务保障中心工作。全市法院积极服务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的举办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努力为我市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提供司法保障。妥善审理涉及产业集聚区壮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项目的拆迁安置、土地征用补偿等案件,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将“一村四警”爱民实践活动与法官基层联系点制度相结合,让法官体察社情民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村组、社区,回访帮教判处非监禁刑罪犯和刑满释放人员,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探索构建大调解格局。深化立案预登记和委托调解制度,2293起简单民事纠纷在诉前由受委托的社会组织调解解决。完善审判人员梯次参与、不同业务部门配合、上下级法院联动调解和邀请人大代表、基层干部、律师协助调解的“三调一协”工作机制,民事案件调撤率达62.5%。
全力化解涉诉信访。认真落实天天接访、预约接访、联合接访和即时接访等制度,全面畅通信访渠道。全年共化解上级交办的信访案件550件。
执法为民 提升公信
着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市中级法院在全省率先成立劳动争议审判庭,与市总工会联合,在县市区成立维护职工权益社会法庭,同时加强与劳动仲裁委、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搭建劳动争议纠纷解决联动机制。
着力保障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少年审判和帮教工作新机制,通过判后帮教等措施使145名失足青少年重返校园。开展“一校一法官”活动,教育青少年遵纪守法。全市法院均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审结婚姻家庭、侵犯妇女儿童人身财产权利案件9824件。建立涉军巡回法庭,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着力完善司法便民举措。在立案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完善预约立案、繁简分流、诉讼指导、风险告知等制度。开辟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执。开展“法官回访当事人”活动,认真做好释法答疑、思想疏导和法律宣传工作。
着力保障人民群众司法参与权、监督权。及时将生效案件的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对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进行庭审网络视频直播。
建好队伍 依法履职
坚持抓党建促队建。持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注重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调研成果荣获全国法院一等奖,为我省法院系统首次获得该奖项。
坚持抓管理促审判。开展执法能力、效率、责任心大检查活动和庭审、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去年市中级法院主要审判质效指标均居全省法院先进行列。
坚持抓预防促廉洁。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开展亲情助廉活动,深化“转方式、正风气、提效能”活动,健全法官投诉通报制度。
坚持抓基层促提升。加大对基层法院的巡查考核力度,加强审判监督和业务指导,促进全市法院整体司法水平提高。
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在市人大的重视、支持和统一组织下,认真开展人大代表“百案观摩”活动,邀请人大代表1200余人次,旁听典型案件庭审活动195起。(张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