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江苏泰州公安16项新举措推进平安建设

2013-05-13 15:02: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5月9日,在泰州市公安局召开的深化基层基础建设推进会上,省公安厅领导对全市公安机关启动机关民警下社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社区六进”工作建设标准、实施社区民警AB角制度、推行执法办案“四回制度”、推广使用“警民一键通”和“警民直通车”等16项措施给予充分肯定。

  “通过组织大家现场观摩、相互交流,学典型、看先进,学到了先进经验,看到了自身不足,对提升基层基础建设整体水平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泰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局局长赵建生说:“平安建设的实践证明,凡是基层基础相对扎实的地方,稳定方面、治安方面的问题相对就少些,反之则不然,工作就被动。”

  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泰州市公安局制定出台“163”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实现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推进基层基础质态、打防管控水平、应急处突能力、为民服务手段、执法管理质量、队伍整体素质六个核心能力升级,打造平安稳定、执法服务、和谐警营三个示范区,多措并举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现代警务机制。

  九成以上警力下沉一线

  2012年9月6日,泰州市公安局首批44名机关民警转战基层一线。截至目前,全市所有新警和139名机关民警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基层一线警力占总警力的94.2%,社区民警占派出所民警的比例由原来的48.5%上升为53%。

  鞠明涛原在市局治安支队工作,现为海陵分局一名普通社区民警。半年多的工作经历,让他感触很深:“从机关到社区,接上了‘地气’,学到的东西真不少。”

  而在此之前,全市总警力5233人,其中派出所应配备1968人,实际只有1624人,基层警力严重不足。为此,泰州市公安局决定用3年时间,每年下派一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民警到基层工作,当年新警一律充实基层一线。据了解,去年全省派出所新增警力235人,增长0.7%,而泰州增加167人,增长9.7%,增长的绝对数和增幅列全省第一。

  “我感觉,民警是把我们老百姓的事情当自家的事情来办。”随着一线警力的增加,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也提升了。莲花社区居民李锦宏说,现在到警务室办事非常方便。而据全省社会治安民调结果显示,泰州的公众安全感继2011年全省第二之后,2012年攀升至全省第一。

  社区AB角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

  今年初,泰州市公安局高港公安分局在全区54个社区警务室、55名社区民警、78名机关民警和2970余名社村干部、中心户长、治安志愿者中,创新推行AB角搭档警务模式,通过新老组合、强弱搭配、多元互补、供需一体等方式,持续挖掘“1+1>2”的潜在效能。

  为改变以往社区民警孤军作战的局面,高港分局根据人口和辖区企业、场所数量、治安复杂程度的不同,给所有社区警务室配齐配足2-4名专职辅警。同时,动员社村干部、“红袖标”志愿者以及各村(居)10至15人的治保、保洁队伍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

  针对住户散、流动快、企业多、管理难等实际情况,在每个社区选出一名有经验、有威望且长期在家的同志担任“中心户长”,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巡逻防范、纠纷调解等警务工作,不仅减轻了民警的工作量,还有效促进了社区和谐。截至目前,已吸纳社村干部370人、中心户长(楼栋长)920人、“红袖标”治安志愿者1700余人参与治安管理,协助调处纠纷170余起,“两抢一盗”等侵财性案件同比下降18.7%。

  自社区AB角推行以来,高港分局民警在社区化解矛盾纠纷230余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870余件,分别破获刑事、治安案件61起、496起。在此期间,社区民警的休假、出差、生病住院或在外学习培训正常进行,而社区警务效能有增无减。

  “四轮驱动”警务转型升级

  2010年,姜堰区公安局在113个社区(农村中心村)警务室安装了“警民一键通”;2011年,在所有警务室建立警务理事会,吸纳理事会成员1556名;2012年,建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处理中心,推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法庭审判“四位一体”运行机制;今年又在29个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安装开通了“警民直通车”,以‘四轮驱动’加快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的转型步伐。

  姜堰区杭家铺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治安情况复杂。社区民警丁昌华发现,村里留守儿童和老人多,不少独居老人家中没有电话,遇事联系不上人;群众来警务室办事,遇上民警到辖区处警,也会扑空找不到人。

  这种找不到人的情况在“一键通”应用后发生了改变。

  “两个小按钮,牵着民警走。派出所像建在自家门口,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村民游有铨说。2010年6月,他80多岁的姨妈走失,老人还患有老年痴呆症。情急之下,游有铨到警务室门口按下“绿键”。接报后,丁昌华调集了十几名派出所铺警,在城区逐片、逐巷寻找,终于在次日凌晨3时找到了昏倒在路边的老人。

  2012年7月,姜堰区公安局筹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处理中心,整合了公、检、法、司、民、物价、保险等部门(单位)的力量、手段和资源,仅半年时间,该中心协助处理各类重大交通事故56起,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7起,垫付社会救助资金近800万元,救助了75名交通事故受害者。(记者 尤 莉 通讯员 马洪建 张 峰)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法制日报聚焦“平安江苏”建设
·江苏南京:开展维护食品安全综合整治行动
·江苏镇江边检站连续26年无偷渡
·江苏南京: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江苏10天查处违法占用应急车道1387起
·江苏大丰市法院不断创新服务发展举措

·江苏大丰市法院不断创新服务发展举措
·江苏泰州16项措施推进平安建设
·江苏宿迁:舆情专报 挖出一批害农“蛀虫”
·江苏南通开发区法院民事执行监督机制精细化
·江苏邳州法院扎紧司法公正的“篱笆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