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珍惜生命远离灾难 江西防灾减灾救灾转变与思考

2013-05-13 17:00:5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西日报 

    有些记忆永远无法抹去。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让大地颤抖、山河移位,让汶川人民生离死别,灾难像闪电一般定格在天地之间。

    五年过去了,这场重特大自然灾害带给人们的伤痛依然铭心刻骨,也教会我们用更理性的目光去探寻如何科学防灾减灾与救灾。

    今年的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五年中,江西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走过了一个怎样的历程,还存在哪些问题值得去思考呢?

    由事后救灾向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转变

    江西是全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洪涝、干旱几乎连年发生,风雹、滑坡、泥石流、台风、低温冷冻、雪灾、地震、山体崩塌等灾害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一般年份,江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为100亿元左右,灾害严重的年份,如1998年高达440亿元,2008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27亿元,2010年更是猛增至612亿元。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下,江西在做好救灾工作的同时,开始将工作重心向减灾方向转移,“减救并重”的理念得到显著加强。

    2009年,省减灾备灾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省综合减灾工作进入新的历史起点。各地减灾机构也纷纷建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抚州、景德镇、新余、九江、上饶等5个设区市,以及浮梁、上犹、定南、遂川等30多个县(市、区)成立了减灾中心或类似机构。而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让江西的减灾救灾工作更加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

    回眸五年,我们会发现,全省各地防灾减灾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有关防灾减灾知识的培训班不定期举办,如何预防灾害的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针对地震、火灾、洪涝等不同灾害特点而开展的各种逃生避险应急演练,让不少群众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吴继波认为:“面对灾害频繁的形势,江西广大公民防灾减灾意识还有待于加强,自救互救能力有待提高。”有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1年,江西共发生雷灾事故4460余起,造成387人死亡、249人受伤。地震灾害中,有些人员不懂得自救互救,在避难中因逃生方式不当不幸死亡。在城市里,有部分市民不清楚应急避难场所的地点,有的还盲目相信并传播灾害谣言,在面临可能的灾害时惊慌失措。吴继波说,如何防灾减灾,需从点滴细节做起,要从家庭、学校开始普及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要注重实效。另外,国外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比如,给每个学生配上质量过硬的安全帽和黄色防灾背心。给每个家庭免费配置“防灾应急箱”,里面有6样东西:橡胶指垫的棉手套、应急食品、清水、蜡烛及火柴、保温雨衣、强力尼龙包等等。

    防灾重点由城市向城市和农村并重发展

    五年中,江西防灾减灾工作着重点由城市向城市和农村并重转变,这成为一个鲜明的特点。

    走进江西的山野乡村,诸如“防灾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越来越多。江西除了在城市社区组织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外,还深入农村的江河堤坝、山塘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森林防火等灾害高发地,认真展开灾害风险排查,确保不留死角。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也由城市向农村覆盖。2009年以来,江西创建了132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140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其中就包括一大部分农村社区。防灾减灾演练在农村不定期地举办,有些村民自己还配备了应急救援与逃生的简单设备,如应急包、手电筒、绳子、安全帽等。为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江西大力推进农村住房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商业保险开展风险管理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实现农村住房保险400万元,承保农户54.8万户,提供保险保障54.8亿元。

    省民政厅减灾备灾中心常务副主任喻尊平告诉记者,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农村依然有“短板”存在:一是,农村大部分住房建筑质量较差,不少农村建筑处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或深山老林当中,易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二是,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救灾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不完善;三是,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一些地区劳动力大量外流,剩下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对灾害的认识不足,自救互救能力极弱。这些,均给江西农村的防灾减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减灾救灾队伍由兼职向专业化、职业化迈进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江西减灾救灾专业力量较为薄弱单一,没有形成完备的、多元的、系统的减灾救灾队伍体系。随着近年来减灾救灾各项工作和项目的推进,目前江西减灾救灾队伍开始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迈进。灾害信息员队伍遍及所有乡村,救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试点稳步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正不断壮大。

    我们不能忘记,2010年6月18日上午,黎川县连下几个小时的暴雨,该县德胜镇茅店村灾害信息员听到山里轰隆轰隆的异常响声,看到河水上涨速度加快,由此判断可能即将暴发山洪,于是立即向镇里报告,并迅速组织村组干部用吹口哨、敲脸盆等方式通知群众有序转移到安全地带。没过多久德胜镇茅店村大量桥梁被冲垮、民房几乎全部倒塌。幸亏群众转移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我们记忆犹新,在2012年“6·23”洪涝灾害中,遂川县黄坑乡水口村横龙坑自然村遭遇暴雨和山体滑坡,受灾严重,张祖荣、俞金华等志愿者闻讯迅速赶到横龙坑,组织村民积极抢险,转移安置老人和小孩,在几乎户户都遭受滑坡灾害、倒房5户的严酷灾情下,没有出现人员伤亡,将受灾损失降到了最低。

    省减灾办主任、省民政厅副厅长刘立松表示,基层救灾工作人员不足一直是制约减灾救灾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整合各种资源,继续不断扩大灾害信息员、救灾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三支队伍的规模,发挥他们在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是今后的一个努力方向。( 邱玥)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