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通过何种形式问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福利。不注重实效的网络问政只能成为面子工程,也易使群众产生挫败感。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网站信箱到政务微博再到眼下的政务微信,政民互动的方式可谓一新再新。应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民跃然网上,政府联系群众的方式也追赶时尚,首先就表现出了与时俱进的良好姿态;更何况,互动方式的更新确在相当程度上更加亲民、便民。例如相较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文字、图片,更可以发送语音和视频,它有利于政民间全方位的沟通和互动。
然而,在为多个官方机构积极开通政务微信而欣慰的同时,笔者更想提醒一句:政务微信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数量方面,出于政务微信问政的力度和广度是传统方式所难以媲美,没有开通的有必要适时跟上,已经开通的则不要高调上线后又低调下线。质量方面,简单说来就是要切实为民服务——微信一旦用于政府服务,就应冲着切实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发展、完善,真正发挥出微信的正面、积极作用。否则,开通再多的政务微信,与民众而言,最终也不过是官方自娱自乐。
毕竟,当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政务微博,不少都沦为“僵尸”。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社会化媒体实验室就曾指出:“当前政务微博中80%患上了‘痴呆症’,既‘盲’又‘聋’,自言自语。”更远一点,官员博客、一把手电话、政府热线、市长信箱之类曾经何尝不都是跟风而上,而后或博客不更新,或电话成空号,或网页点不开?正因如此,不管通过何种形式问政,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福利。不注重实效的网络问政只能成为面子工程,也易使群众产生挫败感——如果政务微信仍抱着一副“网友是网友,我是我”的态度,将其搞成类似一些政府网站一样,只知道单纯发些文件精神或政务消息,这种忽视民声的政务微信,迟早因伤害民众积极性而丧失威信,被网民所抛弃。
说到底,开通政务微信只是政府部门开展网络问政的第一步。这一步,要想获得百姓认可,一方面要夯实相对传统的问政方式,毕竟微博博客、政务网站、电话热线等相对传统的问政方式相对政务微信仍存在不少优势,政务微信尚难承担网络问政的所有重任,不能走没学会就学跑地去赶时髦;另一方面,政务微信开通后还必须充分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实现网上办公和网下办公的通力协作。唯有如此,政务微信才能不断发挥威信,进而在群众路线上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长江商报 邓子庆)
·全国政务微信总量突破千 变网络问政新平台
·江苏徐州司法政务微信平台开通运行
·山西“晋中公安”开通政务微信
·晋中公安首开政务微信 承诺48小时必回复
·密切警民关系新法宝——公安政务微信,快“摇一摇”
·公安政务微信来了,快“摇一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