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兰州,春之尾,夏之初。一串串槐花在风中摇曳,微风吹过,阵阵香味飘进甘肃省女子监狱的高墙大院内。
登记、审批、过安检门……当《法制日报》记者在三监区见到侯俊红时,她正在主持召开晨会——每天早晨8时30分,这个会雷打不动。
略显清瘦的侯俊红,是该监区监区长。从穿上警服至今,她已在监管一线度过了19个春秋。19年一晃而过,她从分队长干起,历经中队长、副监区长、监区教导员,到如今的监区长,监区管理的各个环节她都经历了。
晨会结束后,她又在监区内各个习艺区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才抽出时间开始接受记者采访。
“现在服刑人员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了,她们啥义务不履行都可以,但自己的权益一定要保障。”话题一开始,侯俊红就感叹了起来。
侯俊红说,干好这一行,一是要有责任心,二是要有耐心。“服刑人员是绝对不能打、不能骂的,这就需要耐心。遇到不好管的,就多跟她谈话,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直到被感化。”
谈起最难管理的服刑人员,侯俊红认为和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相比,一些暴力犯罪服刑人员最难管理。“她们性格比较偏执,对事物的认识和普通人不大一样,认死理,特别是一些文盲、半文盲服刑人员。”
包某就是一名暴力犯罪服刑人员,入狱时也是个文盲,就因为怀疑老公和婆婆要害她,就将老公残忍杀害,留下两个孤苦伶仃的女儿。“刚入狱时,她对干警的管理很抵制,家人也不原谅她,于是她就自暴自弃。”
“当时我给她做心理辅导,发现她的症结就是家人不原谅她,于是我多次联系做她公婆的思想工作,后来她家人终于原谅了她,心结打开了,现在不管学习还是习艺,都特别积极。”侯俊红说,包某现在已经脱盲,还常给家人写信。
19年间,到底管教过多少服刑人员,侯俊红已无法记清。但由于她的悉心教导,一些走出高墙的服刑人员仍然挂念这位“知心大姐”。
谈起“中国梦·法治梦”,这位曾荣立过三等功的监区长打开了话匣子:“我觉得监狱也是个小社会,只有监狱稳定了,大社会才会稳定。在我心里,‘中国梦·法治梦’就是唯愿人人都遵纪守法,让和谐的春风吹遍每个角落,当然也包括监狱这个特殊的角落。”
作为一名监狱干警,侯俊红认为最重要的是帮助那些迷途的“羔羊”重塑人格,帮她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仅要教会她们遵守法纪,还要让她们掌握生存技能能够自食其力。(记者赵志锋)
·河南省豫中监狱开展“学、找、比”活动 全面提升警察综合执法能力
·河南省豫中监狱教育监区规范狱政管理
·女子监狱内的"感恩"母亲节
·北京女子监狱开展母亲节专题教育活动
·青海省女子监狱:262名服刑人员考取"谋生证"
·河南省豫中监狱加强年轻干警事业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