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中央动态

最高法院团支部书记及青年法官培训班综述

2013-05-12 10:06: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从历史向未来出发

  ——最高法院团支部书记及青年法官培训班综述

  身穿红军战士服,颈系红色识别带,肩背竹篾斗笠,腿系绑腿……一队年轻的“红军战士”行进在井冈山的一条山间小径。

  这不是影视剧中的画面,而是最高人民法院团支部书记及青年法官培训班学员在体验“重走朱毛挑粮小道”。5月7日至11日,最高法院机关各团支部书记和青年法官共39人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培训,现场重温了80多年前的那段火热岁月,认真学习了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深入思考青年司法者在维护司法公正、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目标:一支生力军的炼就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青年看作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来都把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从来都支持青年在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同志对青年寄予了深切期待。

  同一天,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纪念五四青年节座谈会,党组书记、院长周强表示:“在人民法院队伍中,青年干警学历高、知识新、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在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法院队伍的生力军,是人民司法事业科学发展的希望所在。”

  这是一支怎样的生力军?据统计,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在编人员中,40岁以下人员598名,全部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98人、硕士315人。

  这支生力军不仅年轻,更是“战功累累”:近年来先后有47人获得办案标兵称号,50人获得岗位能手称号,47人荣记三等功,373人次获嘉奖。还有多人获得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三八红旗手、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今年“五四”前夕,立案二庭团支部荣获了“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近年来,机关团委坚持“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思路,展开了一系列工作:举办培训、讲座、论坛等活动,为青年干警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展岗位技能比赛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组织“走基层、学先进、找差距”青年法官调研实践活动,鼓励青年深入基层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组织团支部书记及青年法官培训班就是进一步加强青年工作、增强青年干警这支生力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为了办好这次培训班,机关党委和团委从去年就开始筹备,从培训对象、地点、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准备。

  “之所以把培训地点选择在井冈山,就是因为这里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和优良的革命传统,而青年干警的当务之急是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好人生和事业发展的牢固基石。”上述负责人说。

  教学:历史现场的感悟

  翻开培训班的教学日程表,可以发现,为期5天的培训密密麻麻排列了近20项教学内容。其中,现场教学占据了绝大部分比例。

  什么是现场教学?即学员到历史现场感悟历史,聆听革命的回声,接受灵魂的震撼和洗涤。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4万多名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牺牲的烈士英灵,有名可考者仅15744位。了解到这些,学员为革命先烈的牺牲而动容;在茨坪革命旧址,老师介绍了彭德怀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接受了一次次最严重、最关键的考验而不改共产党人本色,大家陷入了静静的思考;在小井红军医院,听完曾志同志抛家别子、矢志不渝追随党组织的事迹,不少学员眼眶湿润了;在黄洋界哨口,红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大败三个团的敌人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大家……

  目睹昔日战场,手抚当年旧物,耳听革命故事,80多年前的金戈铁马、战火硝烟,似乎就在学员们眼前,触手可及,直击心灵。

  来自立案一庭的学员李志强说:“站在曾志同志墓前,我想得最多的是,她是一个红军战士,付出这么大牺牲,为的是什么?得到了什么?是革命的理想信念支撑着她的一生,伴随她的一生,这是她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烈士伍若兰被捕后坚贞不屈、慷慨就义的事迹,令来自办公厅的学员赵春晓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很多人都会像这些无名英雄一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为什么我们还坚守理想、信念,因为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就是一具活的肉体,身体里流淌的也就是一管红色的水。人生犹如白驹过隙,我们一定要有理想,有信仰,人生才会有意义,有厚度,才不白来这世间一趟。”

  “看到惨烈的牺牲,泪水在眼眶里面打转。”审监庭助理审判员邓亮说:“革命的困难之大,条件之苦,难以想象,没吃没穿,没枪没弹,没盐没油。与之相比,我们现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再大,也不算困难。”

  革命先驱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如何在今天年轻人内心生根发芽?

  法官学院团委书记彭姗表示:“在现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理想信念,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就要守护好自己心底的那一份纯净,获得心灵的安宁。要做到坚持原则,做好本职工作,把这些理想和信念存在心底,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这也是对井冈山精神的传承。”

  理想信念让生活更加美好,是民三庭书记员包硕思考的问题。她说:“人有了信念才能去行动,行动才能成功。我们想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我觉得幸福的生活有三个要素:有所为,有所爱,有所盼。要为你所爱,爱你所盼,盼你所为。有了这样的理想,即使有了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民二庭助理审判员张颖说:“我们要将信仰落实到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作为一名法律人,一个年轻人,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干劲。”

  民四庭书记员吕梦桃表示:“井冈山精神绝不是一句口号,我们要将其落实到实践中,落实到工作与生活中,切实做到‘用智慧实现公平正义,用青春共筑中国梦’。”

  思考:青年司法者的担当

  在开班仪式上,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提出要求,学员要结合现实工作,认真地思考青年司法工作者在维护司法公正、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

  5月10日晚,培训班分为四个小组,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讨论情况,机关团委负责人介绍说,学员来自审判、执行、行政、宣传等司法工作各个环节,他们的发言立足本职工作,结合了这几天学习所得所思,展现了最高人民法院青年干警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水平。

  维护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国,是大家讨论的核心主题。学员们一致认为,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的生命线、灵魂,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石。来自审监庭的郭魏说:“当时老一辈革命者所追求的是解放全国,实现自由民主,我们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要以自己的力量推动实现公正司法,尽可能让当事人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每一个司法人员都应当有这样的责任。”

  刑五庭助理审判员姜远亮当年是怀揣着创造历史的激情参加到死刑复核工作中。几年过去了,他对司法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触:“死刑复核工作的强度和难度极大,法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身为法官,必须根据法律和证据公正定案,宁可自己累死,绝不让人冤死。”

  用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是来自司改办的邓宇的观点。他提出,司法改革要从我国实际出发,改革方案的论证应集思广益,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吸纳群众参与,满足群众需求。

  用公正司法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青年司法工作者的朴素情怀。立案二庭助理审判员吴凯敏说:“我们庭一位法官一年要办理几十个案件,一个案件至少有两方以上的当事人,每个当事人后面又至少是一个家庭。也就是说,我们一名法官一年办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三五百名群众。对于很多当事人及其家属来讲,他们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个案子诉讼到法院,所以这个案子对他们来讲就是天大的事。因此,公正处理好每一个案件,让当事人在个案中感受到可以看得见的公正,就是我们要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记者 赵 刚)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最高法要求整合资源建立大新闻宣传工作格局
·最高法将推动专职调解员制度
·最高法:“地沟油”将被列为“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定罪
·最高法最高检分别废止司法解释715件和102件
·最高法:刑事审判要坚决防范冤假错案
·最高法培训235名基层党支书

·最高法培训235名基层党支书
·最高法通报六起法院系统违反八项规定案例
·最高法透露十大创新性案件多涉前沿问题
·最高法发布2012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
·[视频]最高法通报法院系统违反八项规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