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四川

震后五年,四川检察坚韧走来

2013-05-12 09:18: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纪念“5·12”汶川地震五周年特别报道

  震后五年,四川检察坚韧走来

  图为2011年5月12日,汶川县检察院举行“5·12”纪念日重温检察官誓词活动。通讯员雍强摄

  五年前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面对灾难,中国人民展开了一场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和举国参与的灾后恢复重建行动。

  “我们并不只活在我们所属的时代里,每个人身上也扛着历史”。站在历史的肩头,回望过去,眺望远方,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检察一路坚韧地走来。

  今年3月,四川省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这不平凡历程中,全省检察机关和广大检察干警围绕大局、共克时艰、负重奋进、履职尽责,为保持全省政治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5月11日,特派记者走进经过地震洗礼的四川省检察机关。四川省检察院检察长邓川说:“‘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正能量赋予着四川检察干警坚强执着、尽职履职的力量和勇气。”

  今天的四川检察干警,在面对灾难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冷静,也更懂得感恩。这在又一场突如其来的四川芦山7.0级地震中得到了验证。

  汶川:响亮的名字毅然挺立

  2008年5月,在灾难突如其来的日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检察院的36名检察官,用生死誓言和不屈精神,书写出了“汶川县检察院”这一响亮的名字。

  至今,这一响亮的名字毅然挺立!山更青、水更绿、花更艳、景更美。这既是新汶川的美景,也是汶川县检察院的形象。

  五年来,汶川县检察院响亮地喊出了“励精图治、加快发展、奋力拼搏”的重建宣言。该院自觉把检察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找准检察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重点打击破坏灾后重建的案件,共批准逮捕此类案件17件38人;大力查办灾后重建过程中的职务犯罪,立案6件10人;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职务犯罪的防控治理,会同县广播电视局制作了汶川县灾后涉农职务犯罪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

  正是主动肩负起检察机关应有的历史使命,汶川检察一步步从艰辛走向希望。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全国人民用无私的大爱援助汶川,汶川检察人也不忘感恩,时刻铭记着全国人民的深厚恩情:当西南地区发生特大旱灾,当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当雅安芦山地震袭来,汶川干警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积极支援抗灾救灾工作,积极向受灾地区捐款捐物,以真挚爱心回报深情厚谊。

  “汶川县检察院是阿坝州灾后重建的主力,是维护稳定的中坚,是公正执法的标兵。”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说。

  北川、都江堰:文化建设结硕果

  “5·12”地震中,位于重灾区的北川县检察院损失极为惨重:6名干警、23名干警家属被地震夺去生命。全院仅剩干警19人,干警缺编达16人之多。原来的办公大楼被泥石流次生灾害冲毁掩埋,所有办案设施设备被毁坏殆尽……

  五年来,前进的步伐没有停滞,灾区处处可见从头再来、重建家园的坚毅身影。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四川省检察院的关心指导下,北川县检察院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该院“两房”重建项目纳入全县统规统建,并于2011年9月顺利搬迁至北川新县城。为解决人才困境,该院通过公招、考调、选调等多种方式补充人员20人,干警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打造出一支该院建院以来最年轻、最富蓬勃生机的检察队伍。

  恢复重建中,北川县检察院把检察文化作为推动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羌文化”、“抗震精神”、“感恩精神”,提出了“英勇坚定、团结拼搏、廉洁公正、感恩奋进”的北川检察精神,并完成了“永远焕发出勃勃生机”等纪实画册,用文字和图片展示该院干警大灾面前不低头的检察气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过灾难洗礼,经过重建工作考验,今天的北川县检察院更加坚强自信:五年来共收获集体一等功、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最美青年检察官和个人一等功等各项荣誉30余项,各项检察业务全面超越震前水平。

  同样的巨变也发生在都江堰。走进涅 重生的都江堰市检察院,让人震撼的一幕迎面而来:“5·12”大地震后的残垣断壁,现在已经脱胎换骨为拔地而起的新建“两房”。更让人震撼的是,前所未有的“两房”建设折射出了以“传承治水精神,弘扬公平正义”为主题的检察文化建设。该院构建了一间210平方米的“检察文化陈列室”,里面陈列的物品无一不蕴涵着青城山的“幽”、都江堰的“水”、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情”。

  在检察文化的滋养下,都江堰检察工作硕果累累。近年来,获得集体和个人表彰奖励100余项,先后获得“全国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检察机关涉检案件‘零上访’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涌现出全国检察系统抗震救灾英雄、全省优秀检察干警、十佳反贪局长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青川:扎实工作书写未来

  在“5·12”地震五周年的节点上,记者了解到,青川县检察院干警们正奋战在打击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第一线。“我们要以扎实的工作,书写好青川检察的未来。”

  五年时间,从帐篷、板房到新办公楼,从瓦砾废墟到新住宿楼,条件大大改善。对比这些年的照片,记者看到,青川县城更漂亮了,检察院办公及业务技术用房更符合工作需要了。

  变化的还有精神追求。经过地震洗礼的人,更能体会社会各界的关爱。芦山地震后,38名干警积极捐款。“感恩奋进,回报社会”是干警们最质朴的声音。去年,青川县检察院提出建设感恩文化,进一步激发干警以优异的检察业绩回报社会。

  重建结束后,青川县检察院适时提出了工作重心和思想观念的“两个转变”,要求全力投入抓检察工作,实现“新机关、新气象、新作为”。小院如何才有大作为?青川县检察院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全面抓基础,重点抓特色、抓亮点。

  2012年以来,青川县检察院围绕民生检察做文章,积极打造“民生检察”青川品牌,在两法衔接、为农民工维权、法制宣传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经验做法两次在全省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上作交流。该院还在全县推行巡回检察工作,8个部门负责的8个巡回检察工作站覆盖全县乡镇,有力地实现了检力下沉。

  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沃土,青川检察工作正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不断前进着。

  剑阁:“快乐检察”抚平地震创伤

  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气息、朝气蓬勃的干警风采,这是时隔五年后,广元市剑阁县检察院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一切的改变,源于该院地震后提出的“快乐检察”理念。

  “5·12”地震中,剑阁县检察院受损严重。由于地震的阴影,干警普遍出现心理负担重、士气不佳的状态。针对这一问题,该院对症下药,及时地提出了“快乐检察”的理念,帮助干警尽快抚平地震创伤。

  该院实行了院领导探望、慰问生病职工或家属制度,帮助解决特殊困难,增进干警的亲切感,激发干警的责任感;提出“规范塑检铸公信、文化育检扬精神、服务大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基本实现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争创全省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的五年工作计划,明确了干警的奋斗目标……

  经过全院干警的上下一心、感恩奋进,“尚法、奉献、奋进、致远”的剑阁检察精神一扫震后的灰暗。五年艰辛、五年磨砺,“快乐检察”取得了明显成效,干警的精气神得到明显改善。该院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和“全省检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中央政法委表彰的“优秀党员干警”陈传少等20余名先进典型。

  绵竹:派驻检察室成为护航重建的名片

  五年前,距震中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的龙门山下的绵竹市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创痛:遇难万余人,伤者无数,罹难者亲友的哀痛绵绵无尽期。

  面对灾后繁重的重建任务,如何调解各方面的矛盾,维护灾区稳定?绵竹市检察院下了一步“快棋”——在6个重点乡镇建立起工作联系点,自觉把灾区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实现“贴近社会、贴近群众、服务上门”的工作目标。每个联系点由一名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抽调各部门的干警参与联系。

  2012年4月,6个检察工作联系点又升级为孝德、汉旺2个派驻检察室,并辐射周边9个乡镇。

  五年来,乡镇联系点已经成为绵竹市检察院护航重建的名片:绵竹人民已经熟悉了检察干警的走访、宣讲,流动巡逻车成为人民群众身边的“法律一点通”,预防宣讲活动也达到全市覆盖。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历经风雪更见青松高洁。绵竹市检察院正以派驻检察室成立为契机,积极探索检察机关、检察工作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新路子,把派驻检察室打造成全市政法工作的新亮点。

  古蔺:逆境重生树标杆

  “‘5·12’地震破坏了我们的办公楼,但没有压垮我们古检人!”面对记者,古蔺县检察院检察长朱亚梅坚定地说。

  在古蔺县检察院荣誉室,记者看到该院被评为2008年度“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2009年又被四川省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五年前的地震让古蔺县检察院办公楼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办公楼变成危房后,该院不等不靠,积极开展自救,在对办公楼进行必要加固后,坚持办案不动摇,当年就荣获泸州市检察系统综合目标考评第一名,领回“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的奖牌。

  为确保古蔺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该院多方争取支持帮助,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一座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多功能信息大楼拔地而起。该院各项检察工作也伴随基础设施的巨大变化跃上了新台阶,被泸州市检察院树为标杆检察院。

  (记者刘德华 王丽 通讯员詹成刚 陈芙容 雍强 杨勇 李昭 王晓芳 李睿 黄岭 王瑶 郭丽)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汶川地震重建项目无一全塌
·四川住建厅:汶川震后重建项目没有一个垮塌
·从汶川到芦山 民族砥砺前行
·从汶川到玉树到芦山—— 穿越灾难 砥砺奋进
·从汶川到芦山,一个民族的砥砺前行
·汶川:“看人守心筑平安” 震后重生“零事故”

·汶川:“看人守心筑平安” 震后重生“零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