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沈阳:“创新社区管理” 关注民生最直接

2013-05-10 14:58:4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辽宁法制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社区。当前,沈城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有何新理念?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参与者有着怎样的境况?

    ■样本采撷

    对象:沈阳和睦亭社区

    特点:治安环境相对复杂,维稳任务艰巨

    招数:“红海洋志愿者”、“爱心十妈妈”团队

    实现社区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和睦亭社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东塔街道西北部,辖区总面积0.46平方公里,现有居民4389户,常住人口12198人。“我们社区是典型的开放式小区,人口较为集中,出租率高达40%,治安环境相对复杂,维护稳定任务尤显艰巨。”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凤云说。

    近两年来,和睦亭发挥社区综治工作的特色就是创新开展综治工作,社区成立以社区党委书记任组长,社区副书记、社区民警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和平安志愿者为成员的网格化治安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优势,社区“绿环境红海洋”志愿者由社区内的老党员、大院楼长、居民组长、保洁员、低保户、失业下岗人员组成,现社区有实名制网格防控人员485人。“我们组织‘红海洋’志愿者治安巡逻,为开放式的老旧小区防隐患、保平安。”

    2003年,和睦亭社区在居民的建议下组建了一个特殊的集体:“爱心十妈妈”。“爱心十妈妈”的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她们都是居住在社区附近的居民,有的是退休老教师、有的是企业职工、有的是党政机关的老党员……她们是治安巡逻队,也是社区志愿活动的“热心人”。成立10年来,有的“爱心十妈妈”因为年龄过大、有的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参加活动了,但每次,社区里都会有人主动顶替位置,将爱的接力棒传递。魏素琴老人就是“爱心十妈妈“中的一位,照看居民晾晒在外的衣服、被子,盘查外来可疑人员,清理小招贴,捡拾白色垃圾……这是她日常做的最多的事。“我是第一个加入治安巡逻志愿者队伍的人。我每天5点半起床,去家附近的公园练剑,回来收拾收拾,吃点早饭,7点钟准时上岗。”作为一名治安巡逻志愿者,魏素琴没有固定的“岗位”,她的工作就是和其他4名老人一起,在小区内巡逻。“谁家有电动自行车停在外头,我们就帮着照看点。谁家孩子放学独自回家,我们也在楼洞口给听着点。”

    ■途径探索

    沈阳市居家养老服务

    记者从东塔街道办事处了解到,大东区目前有60岁以上的老人12.8万人,占总人口的14%。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大东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摸索出来的一种养老新模式。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种社会化服务,将个人、社会及国家三方资源整合起来,既顺应了传统的养老观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节约了个人与社会的经济成本,减少了子女负担。

    今年81岁的李岩菊居住在久安社区,这是一个老社区,9652名居民中65岁以上老人占了14%。针对部分老人年老体衰、无人照顾等实际,2012年12月,省老年服务协会、沈阳市养老服务协会和大东区政府选定在久安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久安社区党支部书记许莹告诉记者,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电脑联网等现代通讯设施和家政、物业等养老服务体系,老人们不仅可以亲临现场分享医疗、保健、养生、购物以及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还能通过“一键通”、“一卡通”和GPS定位手机,随时享受登门送医、送餐、送物等服务。许莹表示,目前服务中心只有义工4人,其中老年餐厅由1位退休厨师担任义工,根据老人清淡、低糖的口味需要,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老人如独自在家不能做饭,可以到餐厅点餐,也可以拨打电话由该中心送餐,每餐价格只有6元钱。

    记者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走了一圈,发现这里除了服务指挥中心、卫生医疗站、老年餐厅、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外,还有几处场所让人眼前一亮:养生保健馆,老人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各类高科技理疗仪器,记者采访时,8个负离子康复仪全满;日间照料站,设有休息床铺、高级按摩椅,老人白天可以在这里休息;多功能大厅,用于老年艺术团的演出、排练、讲座;老年用品超市,有老人需要的各种老年用品;医保选送站,老人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医保指定药品,并可使用医保卡购药。采访时值下午,“大多数人吃完饭买完东西就回家了,上午的时候能有二三十人呢。”李岩菊告诉记者,这些来服务中心的多是空巢老人。

    “目前家政公司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往往仅局限在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生活照料范围。从长远看,要让老人的生活品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必须依靠社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东塔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温伟表示,久安社区打造的居家养老模式,让社区做到关起门来是一家人。

“红海洋”志愿者治安巡逻队

    ■记者调查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安全感

    据沈阳市房产部门2010年统计,全市共计1502个弃管老旧小区,建筑面积占全市住宅建筑面积的近1/4。由于房屋年久失修,环境脏乱差,配套设施不全,屋面漏雨、墙皮脱落、电线老化、下水道堵塞,下水管网破损、居民缺乏安全感等问题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对于居住空间和环境景观的舒适性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沈阳近年来投入15亿元资金,预计在三年内改造完成全部弃管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达3973万平方米。据沈阳市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弃管老旧小区工程改造施工前,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工程侧重从改善房屋最基本的住用功能出发,确定了包括屋面防水、外墙粉饰、更换老化电线电缆和破损下水管等7大项23个小项改造内容。

    日前,记者走访多个弃管老旧小区,许多小区新增设了垃圾箱、自行车棚、晾衣架等小区配套设施。尤其是安装了监控设施以后,小区的安全感提升了不少。

    ★缩影

    在家看病成为现实

    “现在,社区开通医疗服务项目,政府把这条便民线直接铺设到了居民家门口。”5月8日下午,记者在大东区小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久安社区卫生服务站看到,两间明亮的屋子里,摆着两张病床、一个氧气罐、一台心电图仪器、手指血糖仪。“这些都是简单的医疗设备,社区医院嘛,就是‘消灭’居民们的一些小病小灾。”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那建力医生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久安社区的患者人群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婴幼儿,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是“主打病”。老年人腿脚不利落,出门看病不方便,小孩子挪动也不便利,而社区医疗服务恰恰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无疑为居民解决了诸多烦恼。采访时,正在做心脏检查的刘大爷告诉记者:“不出门看病真好,咱们的生活是越来越方便了!”

    这也是沈阳市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个缩影。

    对话

    推行社区医生首诊有何必要?

    记者:现在只是在一些社区推行了医生首诊,或者说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你认为这个是否有必要?

    那建力:太有必要了。社区卫生服务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建立社区健康家庭档案;对社区内65岁以上老人每年免费体检一次;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医小病,处理二次输液等等。开通这项服务,其实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社区普通百姓,它改变了传统的就医程序,大大缩短了就医时间,可以说社区医疗服务拉近了市民、患者与医院的关系,是“零距离”亲情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记者:那么,提供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现在能达到吗?

    那建力:暂时还不行。我们这个服务站的5个医护人员全是来自大东区第五人民医院的,我本身是外科医生,为了在社区提供卫生服务,我去年在大连学习了很长时间。全科医生的学业是七年制的,目前看,整个沈阳地区全科医生都很少。

    记者:目前的医护人员是否能应对整个社区的简单医疗要求?

    那建力:还远远不够。2009年我过来的时候只有3个人,现在增派了两个人也不够。就健康家庭档案一项,需要逐门逐户登记,整个社区4102户,你说呢?就连每年的体检,应对全社区1389个6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都需要从医院申请派人帮忙。

    省政协委员:要多从百姓利益出发

    省十一届政协委员张权华认为,建设足够的基层社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平的迫切要求。

    针对人员少,人才更少;社区人员学历低,年龄大;社区工作待遇低,生存环境差;社区办公、活动设施少等四点问题,张权华提出了四点建议:明确社区工作岗位、目标与任务。以岗定责,以岗责定薪,切实解决责、利不等的问题;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根据《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现定》,民政、人事部门尽快科学制定社会岗位与从业标准,并以此为导向,招聘相应人才;建立健全政策与制度保证。根据社会需求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的相应政策,建立完善社会工作人员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完善奖励政策,切实改善和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将社区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公益事业费等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加大公共服务购买力度,扶持相关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各类公共服务,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加大对社区服务中心的经费投入很关键,这样才能改变以前‘有人管事、但能人少,有钱办事、但不够用,有场所议事、但功能不完善’的局面。”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河北张家口宣化区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科学化水平
·浙江海宁:分颜色划等级 社区管理效果好
·“三会一网”社区管理新模式探访
·巴塔·吾依特:用网络+脚板绘出社区管理明细图
·南京市鼓楼区:从社区管理迈向社区善治
·广州:聚焦“村改居”社区管理改革

·广州:聚焦“村改居”社区管理改革
·社区管理“用招” 人民调解“用心”
·山西晋城“一警两保多协”巧解社区管理难题
·拉萨市城关区不断强化社区管理建设和谐社会
·海安“法治建设与新型社区管理”法治文化节开幕
·北京市朝阳区社区管理平台快捷服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