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的吴禹璇跟随妈妈一起来献爱心 孟洁/摄
也许在2013年4月12日之前还很少有人知道“待用快餐”,但这几天它已经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举动受到了广泛关注,一样受到关注的还有推行它的,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糜家桥小区内的“御上文化厨房”,4月16日,记者走访这家餐馆,多数前来用餐市民表示“这种创意很特别,温暖且温情。”
许献文老人坚持要给店主高文麒看自己的低保证和残疾证 孟洁/摄
六旬残疾老人就餐后传爱心 认购两份待用快餐
“你看,我这里有低保证和残疾证。”中午十一点多,一位老人蹒跚走进店里,手里拿着两个小本举得高高的说到,听到这句话,身为合伙人之一的黄女士笑着走过去跟大爷解释,“我不看你的证,赶快把证收起来,大爷,您要吃什么饭,我给您拿去。”
这位大爷名叫许献文,今年已经68岁了,家住龙首村,因为看到媒体的报道后专程赶过来,他一直不断地跟记者强调,他这次来并不是为了吃待用餐,只是为了来验证这个事情(待用快餐)是不是像电视上说的。
“我家里有三口人,我是残疾人,我的儿子也是残疾人,我家是低保户,你看,我这里有残疾证,还有低保证。”说着,许大爷从兜里掏出了两个小本,他讲到,因为看到电视上说这里能够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这个饭(待用快餐),陈厅长(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陈里)也说这事了,所以专门来这里看看,没想到服务员竟然都不看他的证就把饭菜呈上来了。“现在很多地方都在作秀,都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昨天我们十几个残疾人在一起还议论这个事情,大家都不相信,都说是在作秀,不过我今天已经体验到了,我回去了一定会告诉他们,这是真的。”许大爷激动地说。
用餐前,许大爷悄悄地跟记者说,他的胃不好,这么多饭菜肯定吃不完,怕剩下了就浪费了,看能不能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记者随后便将这句话转告给了店主高文麒,高文麒立即叮嘱店员,“你多注意一下那位老人,一会儿需要的话帮他打包。”吃完饭后,许大爷拿出自己的20元钱递给店员,并说这两份(待用餐)是他认购的。“本来今天店里已经不再接受认购了,只是许大爷的好意难却。”高文麒后来讲。
许大爷临走时低声告诉记者,“我以后不会再来了,我的腿脚也不方便,今天过来主要是为了验证这件事情,我不能给人家增加负担,我们要自己解决困难。”见到店主高文麒,许大爷含着泪水握着他的手连说“感谢”。
74岁老人:我还会带老伴来感受一下这里的热情
今年已经74岁的张屏疆老人也是专程从碑林区赶过来体验待用快餐的,他说,来这里一方面想看看这里的待用餐是不是真的,是不是跟报道的一样;一方面也想看看这里的环境。在享用完待用餐后,张大爷笑呵呵的说到,“这个饭的味道挺不错的,老板跟服务员也招待的很热情,很周到,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带老伴过来感受一下这里的热情”。
九岁小女孩:我跟妈妈来这里买待用餐给需要帮助的人
“我跟妈妈来这里买待用餐,给需要帮助的人。”九岁的吴禹璇带着童稚的声音笑着说到,孩子的妈妈史玮告诉记者,她基本上不让孩子在外面吃饭,都是在家里吃,因为今天早上无意间在电视上看到这里在做“待用快餐”,就专程带孩子过来。
史女士觉得,以这种方式做慈善非常的特别也很亲近,钱也不多,孩子的零花钱就够了,而且能够让孩子亲自过来经历和体验一下,传递爱心,非常的好。“只是今天的待用餐已经够了,所以不能买了,改天一定过来。”史女士遗憾地说。
热心市民: 呼吁“待用快餐”能够长久持续 传递爱的正能量
前来这里就餐,也想一探究竟的许东霞激动地告诉记者,回去后一定会跟周围有困难的朋友说,这件事情是真实的,支持这件事情,也想通过自己用餐,告诉更多的人,这种创意特别新,有温暖也有温情,传递了爱的正能量。她希望可以到这家店里来帮忙。
60多岁的陆阿姨因为家住附近经常来这里吃饭,她说,自己是在报纸上看到有报道说这家店正在做这样一个善举,觉得这个方式非常的好,她也一定会向身边的人介绍这家店,并告诉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将爱传递出去。
在附近上班的25岁小郗跟朋友今天是第一次来这里吃饭,对于这里推出的“待用快餐”,这两个小伙子还不知道,在记者解释完后,小郗说到,这就是微博掀起的一种模式,只是一种微博之力,在网上炒火了,应该也就热这么几天,时间长了肯定就淡了。
采访中记者看到,有感到新鲜来体验待用快餐的人,有确实需要帮助带着证件认领待用快餐的人,有因为好奇过来一探究竟的人,也有专门来认购待用快餐奉献爱心的人。
虽然这些人中不乏有质疑声,但这种方式仍旧获得了很多市民的认可,人们赞赏“待用快餐”这种方式新颖、亲近,也很有创意,以这种方式来传递爱心,有温暖也有温情,能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店主高文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来我店里领待用快餐的人,我都不会问他们,我相信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做这件事需要信任,这些来店里领待用快餐的人中,只要有一个人是真的,我都觉得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