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徐州法院争创全国一流业绩的拼搏之路

2013-05-10 10:51:3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瞄准新高 奋力攀登

——徐州法院争创全国一流业绩的拼搏之路

编者按:

五年前,新一届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提出了“建设一流领导班子、培育一流法官队伍、打造一流审判业绩、实现一流法院管理、配备一流物质设施、塑造一流司法形象、推出一流人民法庭、积累一流工作经验”的“八个一流”工作思路。在五年争创全国一流法院的征程中,和着时代的律动,迈着铿锵的步伐,徐州法院奋力攀登科学发展新高地。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靠着过硬的审判业绩,徐州法院正一步步攀向全省领先位置。

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纪检监察工作、网络宣传等多项工作均荣获全国法院先进殊荣;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中院三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连续两年在全市机关效能评比中被评为优秀;铜山法院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多名法官荣膺“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等称号。

坚持服务大局

菜单式服务机制当“护卫舰”

依法服务大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民法院的基本要求。如何更好地服务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五年前这个难题摆在了徐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后龙的面前。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院党组认为,在抓好执法办案第一要务的前提下,还需要通过柔性司法和“零障碍服务”等司法服务措施,为徐州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

在中院研究室,记者看到了厚厚一摞相关文件。按照文件出台的先后顺序,一个科学、系统的司法服务体系构建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据研究室主任孟源介绍,近年来,立足审判,徐州两级法院适时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大局的工作举措:徐州中院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全市法院服务“三重一大”十条措施》等文件,形成菜单式服务机制,并于2012年推出服务中小企业的17条司法措施。

为了依托审判促进经济发展,徐州法院还不断创新举措,积极推进“优秀法官联系重点企业”“一村(社区)一法官”和法官挂钩“三重一大”项目建设、和谐乡镇共建等创新服务活动。如今,全市法院在部分驻徐商(协)会集中设立15个司法服务站,两级法院与消协、保险协会、工商联等113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

为推进法治徐州建设,2008年以来,徐州中院每年都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十大不诚信案例”“十大房产案例”等,向社会传递诚信意识、风险意识和规范经营意识。

徐州中院每年都发布行政审判工作年报,五年来,向行政机关发出综合型、纠正型、善后型、预见型、延伸型等各类司法建议200余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提升。徐州中院司法透明度今年继续入围全国中级法院前十位。

“条条过硬,招招出新,为徐州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这是今年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在谈到徐州法院服务经济发展创新举措时,给予的评价。

数据剖析:服务大局源于公正高效的审判。最新的全省法院2012年度审判执行质量效率评估数据显示,在审判执行工作的35项基础指标和分析指标中,徐州中院14项指标进入全省前三位,基层法院的31项审判质效指标中,其中20项指标进入全省前三位,实现了审判业绩和社会效果的双提升。

回应群众关切

连接司法为民的“点线面”

立案是当事人感知法院工作的首要环节,作为江苏首届“十大法治事件”之一的诉讼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徐州再次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徐州中院和11个基层法院按照“功能多元化、服务综合化”要求,全部挂牌成立了诉讼服务中心。向社会公开立案审查、诉讼指导、判后答疑等27项诉讼服务内容和工作标准,健全完善诉讼指导一次性告知以及首问负责与法官导诉等制度,积极争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金牌服务岗”。2011年,中院和丰县法院作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工作先进集体被最高法院通报表扬。

面对不断涌现的矛盾纠纷,以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徐州中院紧绷司法为民这根弦,着力推进“诉讼服务零障碍”“涉诉信访暖民心”“执行难攻坚”“阳光司法”四大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针对执行难等问题,徐州法院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支持加强执行联动。2008年徐州市委牵头,中院先后与公安、工商等26家单位建立执行联动机制;2012年,中院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起草并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人民法院执行联动工作的决定》,《决定》实施以来,全市法院精心组织反规避执行活动,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司法拘留222人,移送追究刑事责任152人,253件积案得以顺利执结。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徐州法院创新工作有重大突破。2012年,全市法院正式建立以“以人民法庭为主导、以巡回审判点为枢纽、以驻村(社区)法官为基础、以司法协理员为触角”的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组织网络。截至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设立镇、村巡回审判点294个,驻村(社区)法官工作室2572个,司法服务站74个,选聘司法协理员2220人,“四位一体”联合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组织网络初具规模,被誉为“徐州样本”。同时积极开展“庭所共建”,与辖区166个派出所、150个司法所签订了和谐共建协议。

实践证明,这张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网络的效果也在实践中逐渐凸显。今年3月,贾汪区贾汪镇村民晓东骑自行车将同村王云撞伤,导致其住院治疗,花费医疗费4000余元。贾汪区法院受理案件后,邀请村司法协理员赵西民居中调解。在赵西民的疏导和劝说下,仅仅半小时双方就握手言和。

数据剖析:五年来,徐州法院先后有4179件案件通过诉前诉中委托、邀请协助等方式调解结案,占民商事调解案件总数的2.7%。平均每年20%左右的民商事案件在诉前成功分流化解。2010年以来,中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法院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先进集体”。五年来,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逐年提升,2011年全省第三,2012年跃居全省第一。中院和7家基层法院被评为“文明单位”。

打造一流队伍

提升司法公信的“源头水”

“司法能力,是司法公信的关键。法官的思想水平、执法观念、执法能力和工作作风,直接关系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服和认同,是提升司法公信的源头活水。”李后龙告诉记者,目前不少年轻法官走上审判岗位,工作经验、庭审驾驭能力都亟待提高,只有多练才能越来越优秀。

2008年,徐州法院在全省法院系统率先创设和完善“同命题裁判文书制作竞赛”,以十个基层法院“一起案件十份判决书同打擂台”的模式,评查法官庭审、裁判文书这两项法官最基本最重要的司法能力。如今这一活动举办了6轮。

徐州中院从深化法官司法能力入手,全面打基础、强素质、上水平,全面增强法官队伍的业务能力。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坚持新招录干警下基层锻炼、初任法官到立案信访窗口锻炼等制度。采取“青年法官导师制”,通过资深法官的传、帮、带,从各方面对青年法官给予具体指导。建立两级法院优秀法官相互挂职制度,强化精英法官的培养,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和典型带动效应。积极参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先后与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法学院合作共建,优势互补,提升法官队伍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司法调研能力,2012年,徐州法院有3篇指导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发,7项工作经验简报被最高法院转发推广,连续两年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上获得一等奖,在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上,徐州中院荣获全省法院唯一的一等奖。

去年省法院组织的12专项工作评比中,徐州中院均被评为全省先进。2011年省委、省政府表彰了五年一度的“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其中徐州中院是唯一上榜的法院。去年,铜山法院荣获“全国优秀法院”称号,新沂法院先后被评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数据剖析:五年来,全市法院审判人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2012年底,中院审判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97.9%,基层法院占95.3%,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比例为34.76%。资源配置凸显审判中心地位,2012年底,中院办案人员达到76%,基层法院达到71%。法官助理制度全面推行,“合议庭+法官助理+书记员”的审判组织模式和相关考核机制逐步建立。

(记者 王晓红 /特约记者 慈延年 杨梅花)

[责任编辑:李家亮]
相关报道

·徐州法院:在创先争优中跨越
·徐州法院抓“四个结合” 推进“四项同步”
·江苏徐州法院系统司法警察进行年终技能考核
·江苏徐州法院“同命题裁判文书制作竞赛”活动现场见闻
·江苏徐州法院创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组织网络
·江苏徐州法院创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组织网络

·江苏徐州法院创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组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