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苏州市姑苏法院初任法官导师结对仪式侧记

2013-05-10 10:32:2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法官梦”起航

——苏州市姑苏法院初任法官导师结对仪式侧记

五月姑苏,水巷悠悠草木青,虎丘巍巍百花映。“五四”前夕,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23名青年干警的“法官梦”起航了。5月2日,该院初任法官导师结对仪式隆重举行。

青春:在“结对现场”中律动

从门口望去,结对仪式现场桌椅呈“四方形”居中摆放。

10位党组成员早已正对大门就坐。

“再过两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作为我院培养青年干警的重要举措之一的初任法官结对仪式选择在这个时候召开,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他们年轻,也因为我有一颗年轻的心,参加这样的仪式,我喜欢!”为参加今天的结对仪式,副院长唐小红早早就来到了会场。

右边,21名中青年结对导师有序就坐,他们年富力强有威望,平均年龄39周岁,平均办案年限13年。

“青年法官是法院的未来与希望,他们将承担更大的责任。作为导师,我比他们虚长几岁,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为他们‘导航’还谈不上,但是,我会跟结对法官同甘共苦齐成长,因为我们年轻!”同样早早等候在会议现场的法官导师林丰言谈举止显得很谦虚。

左边,与导师相向而坐的是23名待结对初任法官,他们学历高,个个是法学硕士;他们年纪轻,平均年龄27岁。他们才艺多,姜伟,歌声犹如小河水流淌;吴鸿,小品相声说得棒;杜娟,演讲不怯场;杨晓迪,文章屡获奖;张鹏,武术精湛经常被赞扬。

智慧:在“表态发言”间流露

9点30分,会议正式开始。导师代表凌晓明与初任法官代表王丹妮分别发言。

“在座初任法官都是家门、校门、法院门‘三门’法官,往往被批评为‘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心高气傲’的‘三高’法官。”凌晓明的开场白听起来有点刺耳。

“政治思想要好高骛远。深刻思考、领悟上级文件精神、领导讲话及工作部署,谓之‘好高’;结合职业特点与自我目标,制定计划,规划未来,鞭策自己,谓之‘骛远’。专业成长要眼高手低。善于从小事、小案、小问题洞察大社会,要从高度看问题,从大局看效果,谓之‘眼高’;勤于动口动手,从细节、小事入手,以小聚大,谓之‘手低’。廉政建设要心高气傲。多上书桌,少上酒桌,谓之‘心高气傲’。”会场不禁响起热烈的掌声,没想到,凌晓明把听起来有点刺耳的“三高”作了全新的解读,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作为初任法官,我们应该做什么?很简单,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是我们开展日常工作的三个‘维度’也是我们终生需要践行的命题。怎么做?对此,我困惑,但与其苦苦寻找‘捷径’不如搁置疑问、俯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去做……”王丹妮短小的发言提振了青年法官的心。

进取:在“思绪纠缠”里映射

导师与初任法官代表的发言在延续,在座初任法官的思绪在波动。可程广超一直紧绷着脸,他紧张啥?

“我想要潘宇容法官做我的导师,因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的她有着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而且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对民事法律关系把握得准,对民事法律条文理解得细,对民事法律文书要求得精,还有,她逻辑思维清晰,快人快语,要是能做她的学生,工作学习肯定很快乐!”

坐在会场后排倒数第一个座位的初任法官陈广超心里打着如意“小算盘”——原来早就盯上了潘宇容导师了,但是,在结果没公布前,他不能保证自己能与她结成对,所以有点小紧张。

10点整,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尤慧宣读初任法官与导师结对名单,“张捷为赵义东导师、凌晓明为王丹妮和杨晓迪导师、李明为耿彬彬导师、杨正东为黄瑶和翁迎晓导师,潘宇容为程广超导师……”尤主任每念一对姓名,会场都会情不自禁响起一阵掌声,初任法官和导师的“微表情”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微笑。

最终,程广超如愿了。但黄瑶却时而面容舒展,时而“嘟”着嘴,好像有点不开心,“21位导师里面,就凌庭长和杨庭长分别结对2个初任法官,而其他19位导师都是‘一对一’。他们是庭长,本来工作任务就比较重,怎么能带得过来啊!”这位苏州姑娘原来是有点“小心眼”了。

“嘿,他们俩是庭长啊,庭里的大案小案都得他们过目,有的疑难案件是他们亲自审,随便分给你一个案子,都是沉甸甸的,那才叫锻炼人呢!”一旁的刘艳林三言两语点拨一下,黄瑶似乎有些释然。

责任:在“未知期限”上凝聚

紧接着,会议进入颁发结对导师聘书环节。伴随着《喜洋洋》的音乐声,21位结对导师,分两批依次从院领导手里接过聘书。

聘书很精美,红绸丝面中间嵌有两个金色大字,很大气,打开一看,“兹聘请张捷同志担任初任法官赵义东导师,聘期自2013年5月起。”黑色小楷跃然纸上,短小精悍,表意明确。

“比我立功受奖的证书要大好多!无论从聘书制作外表还是从聘书内容撰写,无不体现出院党组对青年法官培养的高度重视!拿在手里,感觉导师的责任好沉好沉!”张捷语气很坚定。

“不知诸位导师是否注意到,你们的聘期是‘自2013年5月起’……”副院长杨晓春话音未落。

“无期!”不知在座哪位脱口而出,反应如此敏捷。

“对,你们作为导师的责任是没有期限的!”院长王侃说道,“初任法官导师制是一项运行得比较成熟的工作机制,但我们要打造自身特色,突出‘重实效、重实战、重实绩’的‘三实’方针,为姑苏法院的科学发展培养出坚实的人才梯队。”

顿时,一片会心的笑声洋溢在会场内外。

□ 王达雷(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