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失血”企业贴上司法“止血膏”
温州中院院长对话网民谈担保风险
5月9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中级法院院长徐建新对话网民,围绕司法“服务金融改革创新,保障实体经济发展”进行交流。就目前高发多见的企业互保问题,徐建新谈了司法应对举措。
对话中,一位民营企业老板对徐建新吐槽:他的企业曾为多家企业提供担保,现在寝食难安,怕自己深陷“企业互保”的泥潭。
“我觉得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是法院在司法处置过程当中遇到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这个突出问题就是‘担保链的风险快速传导’。”徐建新回答说,“随着企业融资规模的高升,担保链扩张趋势明显,金融债务从传统的‘一个借款人一个担保人’的模式向‘一个借款人多个担保人’转化。”
以温州中院近期受理的案件来看,银行债务案件个案平均担保人超过5个,最多达到20个。这种担保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曾影响了不少企业的生存发展。那么司法在处置这类问题时有何良策?
徐建新坦言,担保链风险快速传导也正是当前司法处置过程中金融风险防控的难点之一。但是,温州法院将多举措防范担保链风险,尽量减少损失。
“比如我们强调尽可能慎用强制措施,在查封财产的时候,我们法院尽可能以动态查封的方式,让企业可以照常生产经营,在实现财产保全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查封带来的损失。”
徐建新还告诉网民,温州全市法院将通过慎用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对担保涉诉企业多用调解、和解手段,帮助其维持生产、渡过难关;并积极开展查封企业临时启封转贷等应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担保链风险的快速传导。
同时,他还提出,担保链的风险不能单纯依赖司法程序去化解,更需要从司法程序外去化解。如银行业要形成会商机制,对企业债务风险进行差异化处置,甄别对待债务企业。对于该帮扶的企业,就要保证贷款维持,不压贷,不起诉。“金融是经济的血液,目前温州企业普遍处于‘供血’不足,如果再无节制‘抽血’,再庞大的企业也可能轰然倒下。”(通讯员 汤婧婧 记者 余春红)
·浙江: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服务保障全省大局
·浙江聘“智囊团”把脉问计司法公信
·浙江嘉善:“阳光妈妈”让沾毒女孩重新扬帆
·浙江嘉兴星级律所建设让律所内外兼修
·浙江乔司监狱民警鼓励的话成转变的催化剂
·浙江海宁:灭火器“实名制”方便又有效
·浙江海宁:灭火器“实名制”方便又有效
·浙江嘉兴星级律所建设让律所内外兼修
·浙江杭州萧山:"讯问忌语"助力文明规范办案
·浙江衢州衢江:积分制调动民警主观能动性
·浙江首家预防犯罪民间组织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