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浙江聘“智囊团”把脉问计司法公信

2013-05-10 08:23: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5月8日,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五次咨询专家意见征询会上,法院就加强司法公信及冤错案的防范问题向10余位法学专家学者征求意见。

浙江高院院长齐奇首先通报了张高平叔侄强奸案的再审及赔偿善后情况,反思了现有司法体系从办案理念和制度上防范冤错的教训,并表示要切实从审判的各个环节,确保司法公正。

浙江大学法学教授钱弘道在座谈会上建议添加“从程序上防止刑事冤错案件”课题。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牛太升提出在押犯的申诉要与减刑考核脱钩。齐奇当场表态要与相关部门研究考虑。

2009年以来,先后有20余名法律人士、大学教授受聘担任浙江高院咨询专家,组成浙江重要司法问题把脉的“智囊团”。浙江高院每年就年度重要司法实践问题召开意见征询会,先后围绕诉讼个案网络舆论的司法应对、深入推进阳光司法、加强司法建议、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案件信息网上查询等议题展开讨论。浙江高院党组把这些“高见”逐一研究讨论消化,以完善相关制度。尤其是那些具有前瞻性的超前理念、细致入微的制度设计,成为该院改进工作、提升司法公信建设的重要基石。

今年浙江高院委托中国社科院作为中立第三方实施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测评,形成倒逼机制,推进司法公开长效机制。此项重要实践源自一次意见征询会,有学者提出设计“司法透明指数”。该建议被采纳后,成为重点调研课题,并最终推动了开放、透明、便民、现代化的阳光司法新机制建设。

据了解,浙江高院针对张高平叔侄案,在全省法院查找并整改办案中的薄弱环节,认真总结教训,深刻剖析原因,举一反三,切实提高刑事审判水平;还先后走访省律师协会、召开咨询专家会议,就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及冤错案的防范等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对策,以集思广益推进法院工作发展。(记者 余建华 孟焕良)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