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厅用餐时,多交一两份快餐的钱,“寄存”在店里留给有特别需要的人享用这就是陕西省公安厅陈里通过微博呼吁国内快餐厅为残疾人、老年贫困者、流浪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的“待用快餐”。
这一倡议很快引起微博网友关注,4月中旬至今,关于“待用快餐”的话题讨论已接近9万条。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餐饮企业纷纷加入,仅在江苏,就有南京、苏州、徐州、扬州等地数十家餐厅。
记者日前走访省内几家试水“待用快餐”的餐厅发现,愿意为这份善意买单的人不在少数,而主动上门领用的受助者却寥寥无几。“待用快餐”普遍呈现“粥多僧少”的尴尬局面。
苏州诚客诚品米线美食餐厅是江苏首家响应者。在这家规模不大的餐馆中,张贴着数张“本店提供"待用快餐"”的醒目提示。“待用快餐”每份8元,领取者可选择等值套餐、米线、炒饭任意一款;累计认购满50份后暂停接收,当剩余少于10份,再次开放;每天微博实时更新购、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虽规定到50份暂不接受认购,但目前店里还是有56份快餐待用。”海安老板陈克勇翻开表格告诉记者:4月24日,总认购18份、领取4份,目前累计接受73份、取17份。南京鸿福面馆在其五家分店推出 “待用快餐”,老板阮明杰告诉记者:“一份都没人来领取。”
陈克勇也曾对此进行反思。他认为,“最重要的是真正需要的人往往不看报、不上网,不知道这个事情。”他的餐厅左邻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右靠苏州大学本部,应该有因病致贫人员和贫困生路过。他寻思,肯定有人需要这样的服务。于是,除了微博呼吁,他还请店里的熟客、朋友们向身边有需要的人转达信息,并把快餐领用时间定在非用餐高峰时段,“这样既避免对他们招待不周,也能避开众人眼光,免去不自在。”他的第一位领用客人就是一位常来的护士介绍的,客人每天来为自己和生病的老父亲领取两份。
南京鸿福面馆为了解决“粥多僧少”,也想出个办法:把记录表单分为A联B联,A联登记认购者信息,B联则放在门外,需要的人直接撕下B联进店,店里就会提供一份10元钱的面食,“不需要多说一句话”。
徐州滨湖新天地一家茶餐厅王经理则顾虑,如果有衣衫褴褛者上门,会不会影响其他顾客用餐?经过全店讨论,他们决定坚持,并推出了一大荤、一小荤、一素餐的10元平价快餐。在没有人认领的情况下,他们走出饭店,来到徐州永安广场、湖滨小区等老人居多的老小区,免费提供给独居老人。“统一配送虽与"待用快餐"不太一样,但这是根据现实情况做的变通,当大家对待用的理念认可和信任后,再做调整。”
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刘行芳教授认为,“待用快餐”与传统面对面的公益模式不同,捐助方和受助方彼此不见面,由餐馆中转,背后是对受助者的尊重,这体现了更高一级的慈善理念和精神。“待用”的是小善,背后传递的却是大爱。(记者 刘烨 陈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