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西

江西鄱阳:司法协理网络覆盖535个村(社区)

2013-05-09 14:17: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法制报 

    近年来,鄱阳县人民法院依托13个基层法庭,在该县范围内建立了以13个人民法庭为依托、以乡(镇)为联络站、以行政村(社区)为联络点、以司法协理员为中坚的“四位一体”司法协理网络,覆盖辖区29个乡镇535个行政村(社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实现司法工作大众化。

    今年一季度,该院司法协理员共参与案件处理126件,案件调解成功80.3%,协助送达149次,协助执行13人次。

法官深入群众家中调解纠纷

 

    法官深入群众家中调解纠纷

    整合优化社会司法资源

    近日,鄱阳十里弄村的农民高某来到鄱阳县法院,感激地握住法官的说:“多谢法官及时处理,要不然土地可就荒废了。”

    原来,高某与黄某因承包土地边界问题引发纠纷,致高某无法开展春播生产,因怕影响春播生产,导致土地荒废,随后,高某向鄱阳县法院提起诉讼。

    该院秉持特事特办,法官次日深入村庄了解案情,深入地头查看现场,并邀请司法协理员一同协助调解,经过3个多小时耐心细致的工作,黄某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协议,握手言和。

    为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鄱阳县法院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整合优化社会司法资源,实行多方联动,建立了司法协理网络,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同时,该院各基层人民法庭从辖区乡镇、村(居委会)的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综治办主任、基层党员干部中聘请了司法协理员,积极为法院提供有关信息,协助法院开展好调解、信访、执行等工作。

    法官与司法协理员联手化解群众10年恩怨

    3月21日,该院法官与司法协理员联手成功调解了一起宅基地纠纷案,化解了两家10年的恩怨,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章某与徐某两家是相邻,原来两家和睦相处。可在1999年,章某与徐某因宅基地界纠纷发生争执,从此两家结下冤仇。10年来,该起宅基地纠纷经多方调解均未果,章某遂诉诸法院。法官本着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将审判台搭进了社区,邀请司法协理员参与调解,通过“远亲不如近邻”的比方,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苦口婆心,入情入理的耐心开导教育,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达成了调解协议,使这起长达10年之久的宅基地纠纷尘埃落地。而该案,仅是该院缓解群众纠纷的一个缩影。

    鄱阳县法院以13个人民法庭为依托,建立了执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司法协理员参加的座谈会、案件分析会,相互通报调解、信访、执行等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科学对策。在民事案调解中,人民法庭邀请司法协理员参加,充分利用他们自身具备的社会知识和阅历,依照群众普遍能够接受的“乡规民约”、“公序良俗”等道德规范进行劝解,实现了人民调解与法院审判的良性互动。

    司法协理网络获得各界一致好评

    “司法协理员与法官上门说法律讲亲情,都是为了我们家。”4月1日,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太太余某深有感触地对鄱阳县法院的法官说。

    余某生育了4个儿子,丈夫早年去世,她一人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晚年本应享福。可谁料,因儿媳妇相互不和睦,余某近5年艰难度日,生活无着落,无奈,余某起诉到鄱阳县法院。立案后,法院便将法庭搬进了她家门口。通过法官耐心宣传法律,拉家常,讲亲情,并邀请村干部及司法协理员一同做思想工作,4个儿子及儿媳妇终于表示善待母亲,让老人家安度晚年。此案达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近年来,鄱阳县法院依托13个基层法庭,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以13个人民法庭为依托、以乡(镇)为联络站、以行政村(社区)为联络点、以司法协理员为中坚的“四位一体”司法协理网络,覆盖辖区29个乡镇535个行政村(社区),聘任了587名司法协理员,通过“三注重”引导司法协理员协助法庭开展委托调解、协助执行、协助送达、诉前调解、法制宣传、诉讼引导、隐患排除、信息互通、监督评议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实现司法工作大众化。

    该院构建司法协理网络的成功做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据悉,今年一季度,该院司法协理员共参与案件处理126件,案件调解成功80.3%,协助送达149次,协助执行13人次。

    ◎文/图 郭扬辉 汪胜强 记者杨海涛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江苏镇江丁卯街道“夕阳红”司法协理员工作队纪实
·辽宁清原:不断提高司法协理员妥处纠纷能力
·江西法院探索司法协理网络工作机制回眸
·江苏积极健全司法协理员工作网络
·辽宁本溪司法协理员成诉前化解纠纷好帮手
·辽宁法院推广本溪法院司法协理经验

·辽宁法院推广本溪法院司法协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