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北京房山法院创新建立“开放式党建”模式取得新成效

2013-05-09 13:32: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房山法院面对传统基层党建工作现实困境,改变以往党建“体内循环、封闭运行”的工作模式,创建“开放式党建”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2012年,房山法院被北京市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开放式党建”载体之一——“全员宣讲”被市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基层党建工作创新项目”。

    一、以开放式党组会、民主生活会为载体,搭建对内开放平台,促进民主科学决策。传统基层党建一定程度上存在就党建抓党建的情况,党建工作与司法职业融入度不高、互动性不强,党建和业务“两层皮”现象突出,党建工作带动中心工作的助推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为改变这一现状,房山法院搭建开放式党组会、民主生活会这一对内开放平台,畅通普通党员参加党组会、群众干警参加民主生活会的途径,凡涉及重点工作开展、重要活动安排等全院性工作,以及评优评先、奖惩考核等与干警切身利益相关事项,均邀请中层和干警代表列席并发表意见,以互动求共识、以开放赢公信,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截至目前,全院共组织开放式党组会、民主生活会13次,列席并参与评议的干警代表共计263 人次,征集干警意见78条,意见汇总后形成院折子工程68项。通过这一平台,有效推动了党务公开,强化了党员意识和党性意识,进一步促进了民主科学决策的水平。

    二、以开放式分讲堂、“爱铸天平”法官爱民宣讲团等为载体,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助推司法功能辐射。为打破党组织之间的壁垒,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房山区法院探索搭建开放式大讲堂这一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开放式分讲堂、“爱铸天平”法官爱民宣讲团、“厉莉爱心团队”以及司法公益教育服务中心四大载体开展活动,打破党建资源封闭的状态,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式分讲堂通过十八大代表、高校专家、学者主讲,党员干警、连心共建党支部成员、社会民众参与的方式,开办十七期。对内增强了干警党性修养、党员意识,对外传播了法治理念、培育了法治思维。“爱铸天平”法官爱民宣讲团通过宣讲法官的爱民事迹和法院的爱民文化,对内培育干警见贤思齐的意识、崇德向善的风尚,对外传播法官以爱暖民的情怀,树立法院良好形象。目前,“爱铸天平”法官宣讲团已宣讲百余场,受众近万人。2012年,宣讲团荣获“北京市十佳百姓宣讲团”称号。“厉莉爱心团队”则通过开展法律宣传和爱心公益活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育干警的奉献精神,强化干警的社会责任感。2012年,厉莉爱心团队被首都文明办评为“身边雷锋团队”。2013年,房山法院成立了司法公益教育服务中心,面对辖区机关、社会团体提供菜单式司法培训,搭建法律志愿者服务对接平台,引导辖区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中问题,增强全社会学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目前,司法公益教育服务中心共组织了7次法治培训。同时,以该中心为基地,设立流动党支部,以人民陪审员、人民调解员、党员律师、志愿者、法律工作者等为主体,拓宽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途径,广大党员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尊法守法用法效果显著。

    三、以连心共建为载体,搭建对外联络平台,提高队伍作风素质。搭建连心共建对外联络平台,以院内、院外结对共建为手段,实现党员、党支部之间互助提升。该平台以开放式的党员、党支部民主评议为载体,将流动党支部党员监督意见、连心共建党支部意见纳入评议内容,并根据民主评议结果,对先进支部、先进党员进行表彰,对落后党员进行帮扶,对落后支部限期挂账整改。目前,各支部已分别与北京市委组织部组织指导处(与该院政治处连心共建)、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与该院研究室连心共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与“厉莉爱心团队”连心共建)等60余个社会单位签署了连心共建协议,先后开展共建活动几十场。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介,搭建空中党建平台,实现党建主网络平台与流动党支部党员、干警手机平台的链接,目前已发送党建手机简报50余期。下一步,将把连心共建党支部党员手机纳入到主网络平台中,畅通社会党员了解法院党建、监督法院党建工作的渠道,实现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北京东城检察院首设网络电信犯罪检察处
·北京:食品标签名不副实直接予以立案查处
·北京海淀检察院半年仅2.3%涉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
·北京森林警察连破贩卖野生动物案
·北京海淀半年仅2.3%涉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
·北京发改委回应出租车涨价:并非只让乘客掏钱

·北京发改委回应出租车涨价:并非只让乘客掏钱
·北京东城首设网络电信犯罪检察处
·北京检察:从和解走向和谐
·北京首现行人等候线
·北京处罚行人闯红灯首日 罚单两万张
·北京警方回应朱令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