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发生在“4·20”芦山地震中的监狱故事

2013-05-08 09:54: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4月20日9时许,芦山地震发生近1小时后。参与抗震救灾的川西监狱芦山老基地民警文胜将一名被砸伤的退休工人送到县医院。在医院,他意外得知妻子的奶奶在地震中受伤不治身亡。

    跑去对妻子的家人进行了简短安慰,文胜颇有些为难地对岳父说道:“爸,现在单位缺人手。”岳父很理解地把手一甩:“去吧。”文胜立即赶回单位,和其他民警一起巡查灾情、救助伤员、申领发放救济物资、搭建帐篷……从地震当天直到4月26日,他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

    地震发生后,许许多多四川监狱民警和文胜一样,舍小家顾大家,临危不乱,不惧艰险,用生命和大爱守护群众和监狱服刑人员生命财产,确保了监狱安全稳定,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抗震救灾故事。

    大灾来袭生死相护

    4月20日8时02分,强震来袭。顿时,整个雅安监狱颤抖起来,墙面上的瓷砖不断剥落,玻璃破碎。随即,一场惊心动魄的紧急疏散在各监区同时展开。

    随着疏散人流,三监区服刑人员于某吓坏了,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地上。不远处的三监区民警陈晨见状,一个箭步冲上去,用自己单薄的身体挡住后面的人潮,将于某抱起带到室外。

    醒来后,听其他服刑人员说是24岁的陈警官救了自己,40多岁的于某有些不好意思:“陈警官年龄那么小,却如此镇定,我却被吓惨了,太丢脸了。”

    其实,当时还有几名服刑人员和于某一样惊吓过度,双手紧握3楼的栏杆,茫然不知所措。陈晨又冲上楼去,搀着双腿发抖的服刑人员下楼。

    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害怕时,陈晨憨厚一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种情况下,本能让我应该那么做,或许因为穿着这身警服。”

    “你们没走完,我是不会走的!”在五监区,当疏散的服刑人员试图拉着副监区长吴春林一同撤离时,他断然拒绝。

    当时的监控影像完整地记录下这样一幕:吴春林站在过道上,像危险根本不存在一样,任凭房摇瓦落,镇定地指挥着服刑人员撤离。直到所有服刑人员全部撤离监舍,他才离开。

    此时此刻,地处龙门山断裂带的其他监狱也发生着类似的故事。

    在眉州监狱——“大家放心,我最后一个撤!”五监区民警凌正平一声大喊,一下子让惊魂未定的服刑人员冷静下来。在他和同事们组织下,服刑人员一个不落快速疏散到空地上。

    在绵阳监狱——三监区教导员赵俊正冲进车间组织服刑人员疏散后,又冲进库房,和另外一位民警各背起一名腿脚不便的服刑人员到安全地带。

    大灾来袭,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和有特定管理要求的监狱,要安全及时疏散服刑人员,面临种种困难。广大监狱民警以生命守护生命,全省近8万名服刑人员第一时间安全有序疏散到空旷地带,创造了罪犯零伤亡、事故零发生的奇迹。

    “监狱是安全的地方,警官时刻和我们在一起,保护我们。”许多服刑人员在亲情电话里这样说。

    情系监狱坚守岗位

    有的身着T恤,有的穿着西装,有的拖着拖鞋;有的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有的打了“摩的”,有的开着私家车……地震发生后,不管是出差在外的,在家休假的,还是生病住院的,监狱民警纷纷赶回来。

    地震发生不到半小时,雅安监狱二监区民警彭文强等人从家里赶来,一小时后,20名民警陆续赶回,两小时后,监区全体民警到齐。

    “此刻,监狱需要我。”这是监狱民警共同的心声。每一个赶回监区的民警,问的第一句话几乎都是:“有没有人员伤亡?”

    地震当天,雅安监狱二监区民警李志谋正在值班,他一头扎进监区服刑人员的疏散工作。后来听说老家芦山县龙门乡是地震中心,他万分担心亲人安危。几个小时后,李志谋通过短信与家人取得联系,获知家人没有受伤,但自己家和岳父母家的房子都垮了。家人问他能不能抽空回去看看,他却说:“监狱更需要我。”

    在随后8天里,李志谋坚守在岗位上。直到第9天,监狱领导一再要求“重灾区的同志必须回家一趟”,他这才满怀歉疚回到家,在帐篷里与亲人团聚。

    雅安监狱四监区民警周椋皓的家在芦山县城。地震发生时,他家住房垮塌,妻子拖着8岁的儿子逃生时不慎摔倒,腰部和腿部受伤,被送往荥经县人民医院治疗。

    4月26日,监狱安排家在芦山和宝兴的民警回家探亲。周椋皓回到老家,看到父母和儿子都住进帐篷,生活已有着落;看到妻子身边有护士照顾志愿者服务,他放心了,马上坐车又回到工作岗位上。

    “为什么不在家多待一会儿?”同事问周椋皓。他回答:“家里人都很好,有人照顾,监区更需要我。”

    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饮水短缺,十万火急。

    地震中,位于芦山县的原川西监狱芦山老基地距离震中最近,受损也最严重。老基地在与周边村民开展互助自救时发现,建在大山半山腰处的蓄水池被震裂了,饮水问题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要修复蓄水池必须深入大山,随时面临余震塌方的危险。基地支部书记、办事处主任贺平决定担起重任。4月21日,他带领4名监狱民警,扛起钢钎、十字镐、安全绳、棉絮出发了。

    通往蓄水池的必经之路有一处被地震造成的塌方掩埋了,5名民警在绝壁上背靠着山壁,轮番用钢钎甚至徒手把山石、泥土赶到山下。在近30摄氏度高温的炙烤下,从早晨一直干到中午,才把一条10多米长50厘米宽的塌方路段抢通。

    一路艰险终达蓄水池,水池已被震坏,白花花的水正从缺口处顺着悬崖一侧飞落到30米深的崖底。

    由于预制板的遮盖,破损的准确位置一时难以确定。贺平不顾危险沿着悬崖边俯身用钢钎一点点探寻,最终确定了破损位置。几个人把棉絮撕烂,一处一处堵漏,一直忙碌到下午5点多,水渠才再次贯通。

    老基地之前预备了一些帐篷等应急物资。为保障附近村民能得到与监狱工作人员一样的救助,贺平安排村民到老基地的安置点,一起住帐篷,领取监狱发放的应急食物和饮水,接受监狱组织的医疗巡诊和健康体检。

    地震发生时,邛崃监狱民警王德康正在芦山县芦阳镇老家探亲,地震震塌了耗尽全家半生积蓄建的小楼。王德康一边安慰家里老小,一边试图与单位联系,但始终没有信号。

    “有力气的,跟我去救人!”王德康想到此刻救人要紧,挥手对惊魂未定的人群喊道,十几个汉子走出人群积极响应。他们找来铁锤、钢钎、木棒等工具,朝倒塌的房屋冲去。到下午1点左右第一批救援队伍赶来时,他们一共从废墟中刨出了5名受伤群众,4人生还。

    后来,王德康联系上了单位,得知道路中断无法归队。于是,他报名参加了志愿者自救行动,奔波于受灾群众安置点,帮助受灾群众搭帐篷、运水、处理污物、安抚情绪。

    “危急时刻,还是共产党好,还是监狱的干部信得过!”很多群众感慨道。

    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四川监狱民警并不孤单,全国监狱系统乃至司法行政系统都是他们坚强的后盾。

    地震发生后,司法部高度重视,吴爱英部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司法部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对监狱抗震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张苏军副部长、郝赤勇副部长就做好监狱抗震救灾工作、避免人员伤亡、确保安全稳定,作出具体部署。

    四川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立即启动一级应急预案,相关领导即率工作组前往灾区的雅安监狱和川西监狱老基地勘察灾情,现场指挥救灾工作。

    四川监狱系统组建的救援组在沿途余震、飞石和塌方不断情况下,紧急驰援芦山、宝兴,于23日凌晨1点09分将帐篷、方便面、棉被等物资安全送达芦山县司法局;卸下物资又连夜赶往宝兴。

    在离宝兴县城还有几公里的一处悬崖边上,一次余震造成车队前方十几米处塌方。救援组的民警和其他救援人员徒手搬石块,经过人搬手传将阻挡的石块清除,物资救援车辆强行冲过塌方土石,第一批抢进宝兴县城。

    地震当晚9点,成都女子监狱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李玫接到命令:前往震区一线。这位2008年汶川地震中曾被派往16个受灾监狱开展灾后心理帮助的咨询师立即准备资料和道具,翌日便到达雅安监狱。

    专题讲座、小组座谈、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包括李玫在内的心理咨询师团队,为灾区监狱民警和服刑人员及时送去“心灵鸡汤”。

    面对灾难,监狱系统患难相助,同心协力,共克时艰。(记者 周斌)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疤面警官陈邦建
·“山村警官”的爱民故事
·武警警官拒绝父母抢救自家损失请求
·贵州监狱警官苦心规劝 脱逃10年终自首
·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16名“优秀女警官”获总队表彰
·警官张虎:“让失学孩子重返课堂是我最大的心愿”

·警官张虎:“让失学孩子重返课堂是我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