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维和警察林昌铨:在东帝汶的534个日夜

2013-05-07 16:23:2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今报 

    2011年5月12日,福建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民警林昌铨作为中国第十六支维和警队维和警察中的一员,被外派到东帝汶任务区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在东帝汶这个百废待兴的岛国里,开始了近一年半充满挑战的工作。

    东帝汶,这个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的岛国,因经历过骚乱而千疮百孔,因贫穷落后而物资缺乏,因地处热带而疾病肆虐。初踏入这片百废待兴的土地,尘土飞扬的“马路”、瘦骨嶙峋的当地居民和迎面扑来的热浪着实令早已有心理准备的林昌铨感到震撼。

    在东帝汶的一年半时间里,有1年5个月林昌铨担任着政要贴身安全警卫岗位。他先后为东帝汶国家总理撒那那、司法部长卢波塔、国务秘书托马斯、联合国警察总监路易斯、国际检察官组、前议长卢阿罗、前总理阿尔卡替理担任过贴身警卫。“担任政要的贴身警卫是件看起来很光鲜的苦差事啊!”林昌铨半开玩笑地说:“这个岗位充满挑战很吸引我,但是也让我神经绷得很紧,每执行完一次任务就像褪了层皮。”

    在林昌铨看来,警卫工作是面镜子,最能直接反映派出国的形象和素质。“警卫工作没有最细只有更细,绝对绝对不允许出半点纰漏。”说到这里,他连用了2个“绝对”。林昌铨告诉记者,东帝汶复杂的政治环境和落后的经济,导致警卫工作面临着刺杀、冲突等威胁,这一切无不警醒着贴身警卫更应具有献身的精神、缜密的思维、敏锐的反应能力、良好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更高的搏击、抓捕、驾驶、射击等技能。

    在林昌铨的记忆里,最难忘的当属护卫女司法部长从首都帝力到其老家的经历。2011年6月17日下午4时许,当车队快速行驶在狭窄的山间道路上时,两头角斗的水牛正从道路左边的灌木丛迅速向部长的车辆行驶方向靠近,但前车并没有察觉。如果水牛和车辆相撞,后果不堪设想!林昌铨马上鸣喇叭、闪车灯示意前车注意,同时加速超车成左侧护卫阵式,防止水牛冲击部长座驾,林昌铨的快速反应及时化解了危险。第二天,令林昌铨感到意外的是,部长丈夫端了碗面送给他,“部长说是专门为我做的。”林昌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满满都是笑意。

    林昌铨还跟记者分享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惊险事。2012年3月30日下午,林昌铨和另一名尼日利亚警察护卫国际检察官奥斯卡博士从苏艾驱车回帝力。下午4时,忽然暴雨如注,原本崎岖的山道瞬间被雨水冲刷得看不见路面,狭窄崎岖的路边是万丈悬崖。“当车子上坡经过一个急弯时,迎面下坡来了一部巴士,在交会困难的狭窄路面,尼日利亚警察当时往左边打了方向盘,想让巴士先过,但就是这一下差点让我们丧命。车的左前轮忽然往下陷,要知道左边10来公分外就是万丈悬崖。”林昌铨回忆起当时的惊险一幕,眼神里还带着些许后怕,“跳车是来不及了,我看到奥斯卡博士和尼日利亚警察都把手放在胸前的十字架上,但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幸好左前轮马上踩实了,车才停稳下来,不瞒你说,那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路经那儿,心里依然发怵。”

    2012年10月26日,林昌铨终于结束长达534天的维和任务,踏上回国之路。维和期间,林昌铨获得了联合国颁发的联合国和平勋章和东帝汶国家总统颁发的东帝汶团结勋章。林昌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在万里之外尽心尽责、全力维护中国警察良好形象的最美警察。

    记者 周敏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河南政法委书记吊唁维和警察樊冠钰
·中国驻东帝汶维和警察工作回眸(上)
·中国将首次向非洲派遣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
·第一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培训班开训
·中国维和警察:屡担任务区要职
·我国第十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凯旋 维和警察顶着子弹调查枪击事件

·我国第十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凯旋 维和警察顶着子弹调查枪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