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张家港法院党组精心培养青年干警纪实

2013-05-07 10:30:4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一线奋斗 人生华章

——张家港法院党组精心培养青年干警纪实

实践中放飞梦想

□徐 育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张家港法院一批年轻干警活跃在法院各个岗位,党组织给他们成长培训和竞争机遇,给他们加压力挑重担,给他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使他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提高自己的水平,从而使张家港法院整个团队富有生气。

竞争是现代文明的催化剂,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要实现中华民族多年来魂牵梦系的强国梦,每个政法人同样必须锤炼高尚品格,勇敢地经受竞争的锻造。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张家港法院采访,院党组书记、院长徐建东这样告诉记者,现在的张家港法院,35岁以下的50名青年干警已经成为审判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成长,直接影响着案件的质量、审判的效率和司法的公信力。

谈到培养年轻法官,记者从与徐建东的交谈中悟出了这样一些道道:不断强化培养,丰富实践能力,扎实理论功底,提高业务素质,使一批年轻干警在这样的氛围中富有朝气和梦想。

搭建平台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近三年来,张家港法院新进的28人,其中有19名是应届硕士研究生,他们多数是从家门到校门、出校门进院门的“三门法官”,普遍缺乏基层群众工作经验。针对这一特点,张家港法院积极为他们搭建多样化的练兵平台,让他们多接地气,了解社情民意。

2011年8月,该院在张家港市牛桥村、北海社区、江苏欣荣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一村一社区一企业3个青年法官实践基地,所有初任法官必须到基地进行脱产实践和周末实践,包括在基层接待来访群众,调处民间纠纷,策划组织活动,开展法律宣讲等,每人每年在基层实践基地开展不少于30天的司法实践活动。

刚刚结束基地实践的民一庭法官陈晓东告诉记者:“当我在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劳动谈心,在街道社区像居委会大妈一样调解纠纷,在工厂车间为工人们讲解劳动合同法的时候,感觉自己和他们亲近了,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这样的实践活动非常充实而有意义。”

信访接待是群众诉求、反映问题最为集中的环节,最辛苦也最能锻炼人。张家港法院秉持这样的理念,将参与信访接待作为培养青年法官的一项重要举措,每一名初任法官都必须脱产一周参与各种类型的信访接待处理工作,让他们更为全面、直观地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理解群众的诉讼心态、掌握群众投诉的突出问题,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审判工作中更加主动地关注民生、把握民愿、体恤民情。

通过基地实践、信访接待,张家港法院一批青年法官走进基层,融入群众,丰富了群众工作方法,增强了实践能力。

青年法官论坛是该院落实《青年干警培养实施方案》工作中为青年法官搭建的一个交流平台,通过“一季一课题、一题一论坛”的形式,提高了他们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法官定分止争的职责与实现公平公正的重任,决定了法官必须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职业者的思维方式。”今年3月,在张家港法院首届青年法官论坛上,民二庭法官刘明刚以“青年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之培养法官职业思维方式”为主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当天还有32名青年干警参加了活动,6名青年法官作了主题发言,3位业务庭庭长针对发言,结合自己多年来审判工作实践和管理经验,分享了他们对法官职业能力的体会,传授了他们在工作中积累的方法技能。

因材培养

修于内才能强于外

对人才的培养既要规范化、制度化,又要注重发掘个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3月6日,张家港法院83名书记员、速录员集体进行卷宗整理和装订规范化培训,拉开了该院“周末小讲堂、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序幕。除了邀请权威专家讲课外,活动本着“人人练兵、人人提高”的原则,对法官、书记员、司法警察和综合部门进行分类培训,分类考核。审判员注重提升庭审驾驭能力和裁判文书说理水平,书记员注重培训开庭速录、卷宗装订、司法礼仪等岗位技能,司法警察注重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警务保障水平,综合部门注重提升服务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该院以青年干警为主要对象,实施了“四六三工程”,充分发挥干警的特色特长,在3年内分类培养4类人才各6名,分别为知名法官、特色法官、特长人物和优秀新张家港法官,选拔出的优秀人才给予学习资料补贴、优先提供培训、学习深造机会、调研课题重点扶持等待遇。目前,已有12名青年干警被选拔为优秀人才。

4月2日,记者旁听了院长徐建东开的一次示范庭:第一审判庭内气氛严肃又紧张,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法槌声,一起绑架案在主审法官徐建东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旁听席上坐着一批特殊的旁听者——全体初任法官。

这是该院在实施初任法官导师制和预备法官现场教学机制中,院领导带头给他们上的审判实践课。

近两年来,张家港法院针对年轻法官们普遍存在实践经验缺乏的特点,挑选了业务水平过硬、审执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资深法官“一对一”带教初任法官。带教法官一方面在适用法律、驾驭庭审、诉讼调解、制作文书等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对“徒弟”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对其进行现场教学和考核。预备法官在见习期间,必须拿出一个简易程序案件和一个普通程序案件接受“现场教学考试”,由院长、分管院长、庭长及带教法官组成考核组,旁听庭审,详细记录庭审中预备法官的表现,庭审后进行集中评议点评,指出庭审中的亮点和不足,带教法官据此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

加钢淬火

有压力才能有动力

为尽快提升青年干警的能力素质,张家港法院加大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引入“适岗竞争”中层干部选拔机制,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出一批优秀人才。

2012年,该院拿出2个基层法庭负责人的岗位,在35周岁以下年轻法官中进行公开竞岗,2名80后法官在演讲答辩、民主测评、考察小组考察、院党组审核等一系列环节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院最年轻的一批部门负责人。近年来,共有9名年轻法官通过公开竞岗的方式走上了中层干部的岗位。

通过竞争上岗走上法庭负责人岗位的80后法官蒋晓告诉记者,“公平公开的竞争方式,不仅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该院“比争先看质量、比奉献看数量、比团结看效率、比协作看效果、比学习看调研”的“五比五看”活动,把“无发改案件、无矛盾激化、无信访投诉、无瑕疵文书、无未结案件”作为考核标准,评比培养出一批业务能手、调解高手、管理行手、调解强手和执法廉手。

李军,这位1982年出生的法官是2012年全院办案最多的法官,全年办案549件,包括大量疑难复杂案件。由于办案多、质量高、效果好,获得办案竞赛优胜个人、优秀公务员、个人三等功等多项荣誉。他感慨地说:“在全院争先创优的氛围下,我感觉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激励着自己,看着身边那么多优秀的同事认真努力工作,我丝毫不敢懈怠。”

良好的竞争机制,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热情,占总人数25%的青年法官,审结了全院40%的案件,完成了90%的宣传调研任务,获得了全院45%的先进荣誉。

现在,在院党组的精心培养下,富有朝气和梦想的张家港年轻法官,已经勇敢地挑起了审判大梁。

通讯员 何 薇 /记者 徐 育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