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唯一途径。公安机关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积极探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警务新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自觉把公安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山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山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一定要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对山东省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长期以来,山东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总目标,主动服务第一要务,忠实履行第一责任,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面对新形势、新起点,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公安工作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紧紧围绕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 “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文化更加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足、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居、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奋斗目标,着眼增创发展“区域发展新优势、产业发展新优势、平台支撑新优势、可持续发展新优势、科技人才新优势、创新发展新优势”,进一步研究完善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着力为经济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筑起安全屏障
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基石、是保障。山东公安机关坚持以打开路,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凌厉攻势,突出“打防管控治”协调实施,密织社会防控网,组织广大民警深入基层精细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经济发展筑牢了安全屏障。
2013年,山东公安机关把深化“打黑恶、反盗抢”安民行动作为全年严打整治工作的主线,把矛头对准严重暴力犯罪、黑恶犯罪、盗抢犯罪、电信诈骗犯罪等突出犯罪活动,坚持“命案必破、枪案必查、黑恶必除、盗抢必打、在逃必追”,打造安全高地、减少犯罪洼地。今年一季度,山东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9.05%,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以打开路的同时,山东公安机关加速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全面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大力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进一步完善扁平化、点对点、可视化指挥调度机制。巩固环鲁防控圈安全屏障,大力推进环京“护城河”、环鲁防控圈、公安检查站“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建设,统筹推进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卡点堵截网、区域警务协作网和网络社会防控网建设,推行晚6点到次日早6点的“警灯闪烁工程”,建立完善等级化巡防、多警种联动、视频巡查和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精细化的公安安全监管机制,深入开展交通安全违法整治活动,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大力推进网格化、户籍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严格危险化学物品监管,全面提高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能力。
贴心贴近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在管理中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做好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大文章。山东省公安厅提出了建立“守护之神、服务之星、文化之魂”的山东警察精神家园追求,开展了“争创‘齐鲁先锋警队’、争当‘齐鲁先锋警员’”的“双争”活动,寻找“最美警察”,打造“最美丽窗口”。全省公安机关大力推广济南民生警务平台建设的经验,在全省建立起“一网受理、一站办结、一线回访、一口回复、统一考核”的服务民生警务平台。
服务领域要拓展,服务模式也要创新。2012年7月,山东公安机关创新实行“社区六进”工作模式,将公共安全服务管理全方位向社区延伸。借助社区这一平台,推动管理力量大整合、社区服务大集中、行政执法大联合,把更多的警务工作延伸到社区基层。
打击经济犯罪,铲除经济毒瘤,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山东公安机关坚持打建并举,依托“破案会战”的丰硕战果,以“两打”开路,重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制假造假犯罪等侵害民生利益的犯罪。今年1月,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假专项行动后,山东公安机关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发起全面攻势。截至3月27日,全省共立侵犯知识产权、制售伪劣商品和非法经营类犯罪案件272起,破案166起、其中部督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51名,捣毁各类制假窝点51个,涉案价值2.26亿元。针对群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山东省公安厅深入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并与省环境保护厅共同建立全省公安、环保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构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对接体系,健全打击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犯罪的联动机制,服务“美丽山东”建设,打出“守护食为天”品牌。
建立长效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山东公安机关实行了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经侦工作联络室、在同级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基层派出所建立经侦工作协作室的“三个延伸”举措,提高了公安机关打击预防经济犯罪效能。东营市公安机关利用“三个延伸”模式,连续侦破了“2009·6·30”、“2011·2·24”两起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涉案资金高达150余亿元,摧毁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犯罪链条50余条,涉及全国多个省市区的千余家企业。强筋壮骨加强公安队伍自身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公安机关自身建设必须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着眼于公安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山东公安机关认真研究、切实统筹协调业务工作与队伍建设的关系、传统工作继承与现代科技应用的关系等,依靠队伍自身建设促进公安工作的科学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文化育警、人才优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最亲、犯罪分子最怕”的山东公安队伍新形象。
山东公安机关把政治建警置于首要位置,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民警头脑,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同时,借鉴海尔集团“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理念,用世界眼光、国际化思维和现代警务知识,盘活教育训练资源,提升教育培训的层次水平,依托齐鲁文化支撑,助广大民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人才和科技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山东公安机关全面推行齐鲁公安人才战略计划,通过特招人才、引进人才、上下交流、对口交流等多种方式,使优秀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山东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平台的优势,积极开展网上教学、网上培训、网上比武、网上考核,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育训练成效。探索实行特殊人才特招制度,对警务云计算、技侦等特殊职位所需人才进行特招,努力建设一支高层次的公安科技人才队伍,奠定科技兴警的基础。
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山东省公安厅经反复调研,出台了《山东省公安机关从严治警十条铁规》。针对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现状,山东省公安厅出台2013年“一号文件”,就加强从优待警工作提出了十条规定。“严格民警休假制度、加强民警职业健康保护、健全民警医疗保障体系……”十条从优待警硬性规定,解除了民警后顾之忧。公安民警互助基金建设和休假制度、加班补贴、鹊桥工程、民警优抚等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温暖了警心、凝聚了警力,使山东公安民警可以更加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山东德州公安:以现代警务运行模式服务人民群众
·山东五莲视频监控平台提升警务效能
·山东烟台港开展首次空中警务巡航
·山东菏泽:探索建立民意主导警务长效机制
·山东枣庄胜利路派出所打造“行业警务室”
·山东诸城农村警务向主动型服务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