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一个在普通老百姓看来神秘而神圣的职业,他们需要让尸体“说话”,还原案件的真相。
赵会安,一个把28年的青春梦想都奉献给了法医事业的刑事警察,他用犀利敏锐的目光,在各种案发现场寻找破案的蛛丝马迹,运用扎实的刑事科学技术,捅破了一桩又一桩疑难案件的“窗户纸”,竭力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他被誉为江西公安“法医神探”,经手的案件近3000起。在承担繁重的检案工作的同时,他不断探索和创新法医工作新方法,成为全省法医科研工作的学术带头人,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赵会安
●198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
●现任江西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刑事技术处副调研员、法医病理损伤室主任
●中国法医学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法医学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
●入选公安部首批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不在案发现场就在实验室
2005年3月17日凌晨,一阵电话铃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赵会安。
当日凌晨4时许,一辆从广东开往浙江的客车在梨温高速公路上饶东路段,撞上一辆由湖南浏阳出发运送烟花爆竹药料去浙江苍南的货车,剧烈爆炸造成两车被完全炸毁,周边6栋民房不同程度受损,附近2名司机、5名村民受伤。
放下电话,赵会安就匆匆赶往事发地点。指导人体碎块收集,确定死亡人数是他此行的任务。“一到现场,我就看见炸飞的车辆残片和人体碎块撒满路面和附近山野,场面惨烈。”赵会安组织了9名法医,以现场为中心,分组对方圆两公里内进行地毯式搜索。
赵会安等人一直工作到下午,共搜集到800多块人体组织,大家马上对尸体进行了清点编号,紧接着进行检验。
现场检验结束后,赵会安等人将提取的人体组织带回实验室。通常,如此大量的检验工作至少要一个月才能完成。但赵会安和战友仅用了一个星期,就确定了搜集到的人体组织来自31名死者,这一速度使国内同行大为惊叹。
作为一名法医,长期战斗在公安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第一线,免不了临时出任务,长“泡”实验室,而这是赵会安28年法医生涯的一个缩影。24小时不关手机,随时做好出现场的准备是上级对法医技术人员的要求,更是赵会安对自己的要求。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深更半夜,无论是面对支离破碎的尸块,还是高度腐败的尸体,他从不退缩从不抱怨。
据不完全统计,在赵会安经手的案件中,有300起是需要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一旦有重特大案件发生,当然是越早到现场越好。所以,吃饭吃到一半放下碗筷就走,睡觉睡到一半披起衣服就走,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在除夕团圆饭的桌上,临时出任务的情况也多次发生。”赵会安淡然地说。
办案28年无不公正鉴定
数年前,某地一女童失踪,当地警方经过调查,在一处空置房内发现了失踪15天的女孩尸体。经侦查,警方锁定该房屋的守门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经取证、审查等一系列程序,却被检察机关反复退卷,原因是证据不足、不予起诉。
当地公安机关找到赵会安时,他看过所有案卷材料后坚定地说:“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犯罪嫌疑人。我们应该追求真相!”随后,赵会安匆匆赶往当地,对遇害女童的尸体重新进行了检验。很快,赵会安凭借多年法医痕迹检验的经验发现了问题所在:遇害女童头部的损伤其实是摔跌伤,并非当地公安机关认定的打击伤。这一信息,让办案机关恍然大悟,重新确立了此案的侦查方向。
“维护公平正义”是赵会安28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有时群众对原法医鉴定的不服和异议,甚至上访。“比如一起坠楼致死案件,存在意外、自杀或被人推下楼三种情况,如果法医不能鉴定出坠楼的原因,就无法给案件定性,更无法向死者家属交代。”面对这样类似的情况,赵会安总是认真审阅材料,仔细检验,科学公正地做出结论。如果原鉴定有误,他坚决地予以纠正,如果原鉴定正确,他就用通俗的语言向群众作耐心的解释,使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使常年上访的信访群众接受法医鉴定结论,主动息访。
28年来,赵会安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没有发生一起错误或不公正鉴定,在全省法医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良好的口碑。
为一项研究在实验室泡一年半
赵会安专注于法医科学的深入研究,全力投身法医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在法医学鉴定、科学研究、新技术引进推广及法医实践领域取得了卓越成绩,为江西省刑事侦查和法医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5年,正是赵会安入警的年份。这一年,DNA技术问世。1987年,我国开始投入研究此项技术。1989年,DNA开始应用于法医学鉴定,这被称为法医学的一场革命,也使侦查破案的难度降低,水平提高。
1995年,赵会安克服重重困难,以较小的投资,因陋就简,率先在我省开展了DNA检验鉴定工作。为了积累更多经验,办好每一个案件,他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工作,在实验室里泡了整整一年半。这段时期,许多人都不知道,赵会安的家离单位步行只有区区2分钟的路程,但他却没能吃上几顿热菜热饭。
28年来,赵会安坚持边工作边研究,刻苦钻研法医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法医工作新方法,成为全省法医科研工作的学术带头人。赵会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撰写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研究提出的不少方法成为法医分析检验的常规应用技术。
他参与的公安部部级科研课题《根据汉族女性胸骨推年龄的研究》,该项研究的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被多部权威性教科书采用。他参与的《根据中国汉族人甲状软骨判定性别年龄》的研究,获得2003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主持完成的江西省重点研究课题《江西汉族人群13个STR位点基因频率调查及法医学应用》,该课题填补了我省法医DNA技术应用的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2003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DNA技术锁定漏网之鱼
2003年,公安部部署了全国命案侦破行动。当全省公安刑侦民警奋战重大违法犯罪一线的时候,坐在办公室里的赵会安也没有闲着。他找出了过去几年悬而未决的命案材料,进行重新梳理,从中搜寻新的线索。在堆积如山的案卷中,宜春办案机关久侦未破的一起悬案引起了赵会安的注意。
2001年,一家奶茶店老板娘被人赤身裸体捆绑在自己店里遇害,疑似强奸杀人案,但死者体内并未检出精液成分,嫌疑人至今不知姓甚名谁。事隔两年,受害人已经入土为安,如何才能找到杀人凶手以慰亡者的在天之灵?
赵会安随即给宜春办案机关去了电话,询问此案物证的保存情况。在得到物证保存完好的信息后,赵会安立即起身赶往宜春,对当年的涉案物证进行检验。
一块地面擦拭物到了赵会安的手中,很快就发现上面有男性精液。一个星期后的晚上9时许,根据赵会安的DNA检验结果,办案机关对前科劣迹人员的DNA信息进行了细致比对,终于发现此案的犯罪嫌疑人目前因涉嫌抢劫关押在当地看守所。办案民警连夜对此人进行了审讯。这一刻,赵会安出具的DNA检验报告铁证如山,此人不得不供认两年前的强奸杀人的犯罪事实。
淡泊名利坚守法医事业
28年来,赵会安把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公安法医事业。基层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如有解决不了的法医学问题都会送到省公安厅法医室,赵会安总是热情接待,以最快速度满足基层的需求。
在赵会安的办公室,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用餐时间,他端着饭碗坐在电脑前,仔细研究着基层公安机关传来的案发现场资料图,有的办案民警带个U盘就来到赵会安的办公室,请他指点案检方向。图片中的尸体,有的血肉模糊,有的高度腐败,但端着饭碗的赵会安从不回避这样的血腥场面。
经常面对死亡,赵会安对生命的认识比很多人更为深刻。“让尸体说话、把真相揭开、维护社会法纪,是身为一名法医的最高追求,这不是靠说就能做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
当赵会安忘我地工作时,他的不少大学同学都成了国内医学界著名的专家学者,有的甚至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一些同学劝他辞职,被赵会安婉言谢绝了。与赵会安同一时期入警的战友也大多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而他却因技术工作的特殊性,28年从没离开过公安法医工作。
作为为江西公安法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佼佼者,每每有人提起他的业绩和所获得的各种荣誉时,他总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履行了自己该履行的职责,我也为我的工作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自豪,如果时间退回到28年前,我依然会选择法医这个职业。
2010年6月,江西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发起了向全国先进工作者赵会安学习活动,要求全省公安刑警学习赵会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公安科技强警工作结出累累硕果。
◎文/记者胡云芸 实习生徐雯 图/记者韩长明
·广西全州:建立法医文证“四必”审查机制
·江苏南通:杜绝弄虚作假保外就医须法医监督
·80后美女法医:让死者“说出”真相
·湖南怀化:女法医张娟17年坚守为寻求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