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打拐”首次“打买”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3-05-06 13:16: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日前,河南省林州市人民法院对一起团伙拐卖儿童案件作出判决,拐卖主犯被判处13年徒刑。引人注意的是,被拐孩子的买家同样被判刑,这在河南省尚属首次。

    河南打击人口拐卖犯罪,首次对被拐人口买家判刑,具有里程碑似的现实意义。必须“卖买”一起打,“打拐”才有真成效,才能震慑拐卖儿童的违法罪犯行为。

    在以前的司法实践中,如果对买来的被拐儿童没有虐待行为,或没有阻碍解救行动的,往往不追究买主的刑事责任,以批评教育为主。正是这样的“纵容”,导致拐卖儿童行为猖獗。长期以来,打击拐卖人口的行动,多数仍集中在对“拐”和“卖”的制裁上,对于人口的“买家”,却很少涉及,这也是拐卖现象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

    “打拐”应该涉及到各个环节,比如,有拐骗、绑架、中转等行为之一,又以出卖为目的的,都应该构成犯罪。由于对买主打击力度小,甚至根本没有打击,才导致了拐卖市场打而不绝。众所周知,没有收买就没办法形成交易,“打拐”不能局限于“打卖”或“打买”任何一方,必须两方同时打,才能打出威力、打出成效、打出儿童的安全感、打出群众的满意度、打出社会的和谐。

    当然,“打卖”和“打买”一起打,还必须得到法律的支持。为此,无论是《刑法》还是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都应该进行适当修改———其中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应改为“要追究刑事责任”。当然,在《刑法》和《意见》尚未作出修改前,法官更应该拿捏好“可以”这个分寸———既然有“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当然就有“可以追究刑事责任”,法官应该充分用好“酌量裁定权”。

    河南省高院刑四庭审判长袁小钢表示,下一步,会对买售行为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比如,阻碍公安机关解救的,收买过又再次收买,让收买的妇女儿童从事乞讨、卖淫、盗窃等其他非法活动,更是打击的重点。这些做法无疑值得借鉴和推广。河南首次对收买被拐儿童一方进行量刑,表明了法院“打拐”既“打卖”又“打买”的决心,也让人民看到了“打拐”行动的希望。(毛开云)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陈士渠微博打拐找回上万被拐妇儿
·公安部打拐办主任解读第二个反拐行动计划
·福建“打拐”综治战
·“打拐”宣传
·公安部打拐办:不间断打击操纵聋哑人犯罪
·20省区市警方联手打拐 解救63名被拐卖儿童

·20省区市警方联手打拐 解救63名被拐卖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