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一名男游客徒手打碎故宫翊坤宫正殿一块窗玻璃,致临窗陈设的一座清代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跌落受损,随后该肇事游客被现场工作人员控制。5月5日上午,故宫博物院举办专场发布会,就相关情况予以介绍(5月5日新华社)。
有消息称,“该男子因为工作人员劝阻其拍照,引起争执后导致了过激行为。”无论真相是否如此,动机到底怎样,由此体现的旅游文明,再一次刺痛了人们。没有旅游心态的成熟,没有旅游文明的提高,旅游业发展就不可能真正进入黄金期。
除此之外,还值得思考的是故宫的安保问题。这一男子在伸手之前,恐怕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一巴掌会引发如此严重后果。在一般人看来,像故宫这样的文保机构,安保可谓生命。而按照现在的技术条件,提高安保水准也完全可行。联想到2011年5月8日发生的故宫盗窃案,有些媒体把石柏魁称为是“故宫大盗”,可从作案手段来看,石柏魁既不会飞檐走壁,也非孔武有力,甚至连有多少智慧和肌肉也没看出来,只是一个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小蟊贼。可就是这么一个小蟊贼,竟然把故宫安保的神话击穿了。有些车玻璃子弹都击不穿,故宫的玻璃一巴掌就打碎了。两年过去了,故宫的安保还是这样,不能不让人发出叹息。
故宫声称,自2012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开展了展室门窗安全防护的升级改造工作。此次翊坤宫玻璃被人徒手打碎,将促使故宫博物院加快玻璃更新升级工作的进度。亡羊补牢是必要的,问题是,文物损坏已经发生了,又该如何弥补?在文物保护上,永远没有后悔药可吃。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历史,都是一段记忆,都是不可再生的。万一损坏了,那就是一段历史的丢失,不可弥补只留遗憾。因此,“补牢”不能总以“亡羊”为代价。更何况,谁也不知道,“补牢”到底会怎么样。一个事实是,这些年故宫已经发生过多起“亡羊”,为什么始终没有完成“补牢”?
故宫不能总是亡羊才补牢。因为一起偶发事故才引发对安保的重视,看起来已经无比重视了,尔后没多长时间,又发生一起事故——这不应该成为故宫的宿命,故宫应该深入思考,这些事故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往事不可追,希望亡羊最后一次。(乔杉)
·完善制度及技术手段建设平安故宫
·消灭隐患打造“平安故宫”
·北京:损毁故宫文物的22岁湖北人汪某被刑事拘留
·统筹规划 精心组织实施“平安故宫”工程
·前门故宫等景点迎来众多游客
·北京市交管局通告对故宫筒子河道路调整交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