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事实事处处用心作为
——海安县检察院紧贴大局服务群众综述
海安,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茧丝绸之乡、河豚之乡和花鼓之乡。海安县检察院在这片文明沃土上,传承着勤勉、务实、开明、和顺的青墩文化,以自己的方式续写着新的美好篇章。2013年3月26日,海安检察院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全县大发展检察有一功
把检察工作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已经成为海安检察人的思维模式。从“三网五系十五项”网格化工程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到《保障和促进海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十条意见》,再到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市场主体法律风险防控”,他们的目光一直紧盯着大局,他们的步伐一直紧跟着发展。近年来,海安检察院10多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南通市政协副主席、海安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单晓鸣评价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之好,检察机关有一功。
为助推城镇化建设,海安检察院专门制定了《服务房屋征收安置房建设工作若干意见》,成立了由检察长担任组长、各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15个检察官服务组,对房屋拆迁、安置房建设工作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行政执法监督、审判执行监督、矛盾纠纷化解等26项具体工作,着力促进房屋征收工作程序严谨规范、专项资金使用公开透明、安置房建设质量可靠、房屋资金分配有理有据,推动拆迁安置工作高效、规范运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政府法治形象。
小处做实事服务“接地气”
“服务群众不是一句空口号,只有从小处入手,切实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才能被群众认可、被群众拥护,开展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这是检察长李平大小会议必讲的工作经。
该院在“民情检察行”走访帮扶过程中了解到,城东镇上湖村孙某因交通事故致伤致贫,与91岁老母亲相依为命,而其住房面临拆迁,因孙某行动不便,其母生活无法自理,无法找到过渡房屋,导致孙某一家面临无屋居住的困境。院党组立即安排一名院领导与城东镇联系,共同商量对策,最终确定延后该房屋拆除时间,并想办法提前给孙某安排过渡房屋。目前,孙某一家生活稳定。
只有情况摸得准,服务才能做到位。据了解,海安检察院以“驻村入户三贴近”“民情检察行”“帮村帮户大行动”等活动为载体,了解民情民意、帮促村居发展、慰问贫困家庭,截至目前,已走访全部10个区镇56个村组,发送《检民联系卡》200多张,召开群众座谈会33场,协调解决矛盾纠纷70余件,提出发展建议100余条,帮扶贫困家庭42户8万余元,为农家书屋赠送种植、养殖、法律书刊300余册。
用心大作为办案讲效果
“用心作为,创新发展”是海安检察院获得全国先进荣誉的又一法宝。近年来,该院共有13项创新机制被最高检察院推广,16项机制被省检察院推广,18项机制在全市检察系统交流或推广。
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引入心理评估引导机制,形成“预防—处理—矫正—监督”四位一体的办案挽救工作模式;建立了“诉讼辅助人数据库”,全面平等保护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安排“诉讼辅助人”12人次参与诉讼,涉罪未成年人诉讼受援率达100%。
海安是农业大县,该院围绕“服务三农,保障民生”主题,密切关注农村发展,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涉农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先后查处坑农损农、国土资源、农机水利、引江供水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职务犯罪案件34件40人。如依据群众普遍反映农药化肥价格偏高、农机管理随意混乱的问题,先后对县农牧渔业局植保植检站正副站长、农机监理所正副所长以涉嫌贪污、受贿立案查处,涉案金额合计达人民币262万元。
执法想到稳定,办案考虑发展。海安检察院针对劳动关系领域纠纷不断上升的趋势,率先在全省设立集检察监督、为民服务、矛盾化解为一体的“和谐劳动关系检察室”,已成功办理劳动关系领域抗诉案件1件,支持起诉、仲裁案件6件,督促劳动监察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社保费5起,监督仲裁庭审、法院庭审共8案12次,为劳动者成功追讨工资、伤残补助等共计110万元。
通讯员 冯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