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兴庆区万亩奶牛养殖基地的不远处,有一大片新栽的林地,错落有致的树木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有谁能想到,这片林地的承包者马某是一名正在接受矫正教育的社区矫正人员。
2011年8月,马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成为了社区矫正的对象。当他去通贵司法所报到时,消沉的模样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和他进行首次谈话后,我们发现这人性格内向,有什么想法都压在心里。加上犯罪后巨大的思想压力让他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如再不及时疏导,他的人生就完了。”通贵司法所所长马吉元说。
为此,马吉元和同事多次找马某谈话,根据马某的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帮助他卸下思想包袱。同时,凭借马某在兴庆区万亩奶牛养殖基地工作的有利条件,通贵司法所积极牵线搭桥,最终让马某与兴庆区农牧局签订了350亩期限为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
通贵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帮助让马某感到了暖意。当苗圃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马某聘用当地家庭困难的移民参与苗圃日常维护管理,让移民在增收的同时学到种植技术。“我是个走过弯路的人,是党和政府向我伸出关爱之手才有了今天的一切。”马某坦言,一年的矫正教育让他懂得了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和帮助他人的道理。
“我们现在接收的4名社区矫正人员都在不同的地方打工或创业,马某为他们树立起了榜样,也为我们探索社区矫正教育管理模式提供了新动力。”马吉元说。(记者 张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