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刻都不能停下来
口述:吴 涛(四川省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大队长)
整理:杨 建
08年汶川地震,我第一时间带队挺进灾区;今年芦山地震,我又临危受命,再次带队奔赴抗震救灾最前沿。我深感责任重大,一刻也不能停下来。震中探路:
查看灾区道路情况
4月25日上午,我带队守护芦山地震灾区道路。越接近灾区震中,道路两边的残垣断壁让我心情越加沉重。经历过5年前的汶川地震,我明白,这个时候,灾区最需要的就是一条安全畅通的 “生命线”,作为交警,我责无旁贷。
在地震受灾最严重道路——龙(门)宝(盛)路段18公里的行程中,到处都能看到救援和运输援助救灾物资的车辆,还有不少志愿者用自行车载着物资向灾区前行。受灾群众在路边搭起板凳和桌子,警车经过时,他们都非常热情地招呼我们,向我们表示致敬。
从龙门镇前往宝盛乡的金鸡峡路段最为危险,车行1小时后前方路段塌方中断,部队官兵正在紧急排险。于是,我们下车步行,一路勘查,一路记录,一路疏导……下午4时,我们达到宝盛乡一交叉路口时前方发生堵车,我突然听见救护车的警笛在同一方向、同一地段叫个不停,出于职业敏感,我断定这一定是送灾区受伤群众的车被堵。于是,我带领队员快速跑到救护车前,果然如此。我马上安排3名队员分头进行交通疏导,并迅速与爆破滚石的官兵取得联系抢通道路,40多分钟后,将救护车顺利带出金鸡峡路段。
就这样走走停停,7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完要保畅的龙门、宝盛、太平、双石、大川5个乡镇道路,对这些路段的道路安全隐患情况也了然于心。
排查险情:危桥旁“土办法”管制交通
27日是我带队进入灾区的第三天,上午我和3名队员前往宝盛乡查看道路安全隐患。宝盛大桥是一座石桥,桥上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在桥下,看到路桥工人正在维护加固桥体,我就主动找到施工公司经理,询问需不需要进行交通管制。公司经理表示,地震后,专家说这座桥是危桥,要求管控车辆,但并没说要管控多少吨位以上车辆,他们接到的任务是要加固这座桥。
我认真观察,发现这座桥在震后出现了裂缝,大货车从上面经过的确危险,但运送紧急救灾物资的车辆很多都是大货车。看到这样的场面,我突然想起汶川地震时绵阳平武的一座石桥,地震后的1周被余震震垮。于是,我走到桥下,果然发现桥面看不出什么大问题的大桥桥下,中间的桥墩石头已经倾斜、破碎,太险了!
我当即通知宝盛大桥两端执勤民警对大货车严格管控,同时将情况向当地政府进行了通报,并迅速上报给省公安交警总队。副总队长谭小华得知情况后,亲自赶赴现场查看。随后,当地政府紧急请来桥梁专家,认定宝盛大桥属于危桥。总队当即决定,对大桥实行交通管制,在大桥完成加固前,从龙门到宝盛乡的车辆特别是货车要绕行。
宝盛大桥封闭后,部队官兵开始抢修便道,我带领队员在施工路段指挥交通。由于余震不断,为了确保安全,我将10名队员分布在最有可能出现塌方的路段,并且自创“土办法”:两名交警,一人指挥车辆、人群迅速通过,一人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提醒从便道绕行的车辆和群众要注意山上落石,并禁止车辆鸣喇叭,以免声波振动造成滑坡。后来,在该危险路段执勤的民警被过往车辆司机和群众誉为 “耳目交警”。
救助孕妇:
搭建起绿色生命通道
在灾区5天时间,我们除了保通保畅保安全外,还承担了服务灾区群众的责任。
4月28日下午,我正在龙 (门)宝(盛)路段组织交通保障工作,突然接到电话,说芦山县芦阳镇有一名临产妇女即将生产,找不到救护车辆。我立即指派驻守芦山县城的副队长董波组织实施救助。
考虑到临产孕妇不方便走动,董波等人向芦山县人民医院借了一副担架,赶到孕妇潘小燕所住的帐篷,将其抬上担架送往县人民医院。经检查,潘小燕即将分娩,但因胎儿较大,加之孕妇出现不适反应,震后县医院的医疗条件无法进行手术,需立即送雅安市。
董波和民警冯明渊与路口交警取得联系,分流其他车辆,给救护车让道。40分钟后,警车护送救护车赶到雅安市人民医院。第二天,我们与孕妇家人联系得知,孕妇成功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产下一名8斤1两的女婴,我们都非常高兴。
虽然民警在灾区吃住都很不方便,而且冒着很大的危险,但我们吃苦受累都毫无怨言,因为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信任。
·[视频]新闻特写:救灾一线的那身绿军装
·公安部发出慰问电慰问抗震救灾一线公安民警
·武警5800余官兵奋战抗震救灾一线
·四川芦山:政法干警坚守抗震救灾一线
·[组稿]直击芦山地震:检察干警坚守救灾一线
·余震中,检察干警坚守在救灾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