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司法为民中激扬
——记福建厦门禾山法庭的青年法官们
4月25日一大早,几天前还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的林某和段某,共同来到慈善机构将涉案的争议款物捐赠给了四川雅安地震灾区。这一幕让在场的人深受感动,也让见证人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禾山法庭庭长张凯娟欣慰不已。
“这是禾山法庭创立的‘爱心调解法’又一次发挥功效。法官用真诚和爱心赢得当事人信赖,既使案件顺利调解结案,又为灾区奉献爱心,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湖里法院院长高碧青对此十分肯定。
在禾山法庭,有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法官队伍,正是这支队伍用专业的法律知识、扎实的审判工作、为民司法的情怀使禾山法庭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也让2004年就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荣誉赓续至今。
走进禾山法庭,记者看到,导诉台上一张《禾山法庭青年文明号纠纷救济指引》十分显眼。《指引》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援助”、“青少年维权”等分门别类地列出了除人民法院外其他的纠纷救济途径。
原来,法官发现经常有当事人向法庭求助一些不属于法院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有的人不清楚一些特定纠纷在进入司法程序前有前置程序,跑了冤枉路。为了降低当事人诉累,法庭编写了这份救济指引,一年来已经发放近200份,为众多欠缺法律基础知识的群众拓宽了寻求帮助的道路。
为使化解矛盾关口前移,禾山法庭还在全市率先试点“社区法官”工作机制,由青年法官们担任“社区法官”定期进驻社区化解矛盾、普法宣传。2012年,禾山法庭成功化解了试点社区的大量民事纠纷,造就了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均未发生的良好局面,被作为厦门法院系统“无讼社区”创建模式之一在全市推广。
“每一位干警都是司法文明的形象!”这是禾山法庭践行“青年文明号”的承诺。近年来,禾山法庭坚持将“青年文明号”的一流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每年都举办“创先争优服务月”,发放青年文明号服务卡,兑现“能办的事情马上办、一切事情依法办”的承诺;设立“党员帮扶基金”,由全庭党员干警自发募集资金扶助困难当事人;开展扶贫助学活动,为辖区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组织干警为学生上法制课,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筑牢快乐成长的司法保障;法庭青年干警组成“法律阳光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慰问空巢老人、清扫城市街道,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点点小事汇聚成股股暖流,禾山法庭青年文明号的形象深入每位有需要的当事人心中,也为禾山法庭带来了“全国法院系统先进集体”、“福建省十佳法庭”等一系列荣誉。(记者 何春晓 安海涛 通讯员 陈万颖)
·福建泉州公安边检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
·福建永春:人大监督助推阳光司法
·福建龙岩检察机关为服务闽西老区加快崛起办实事
·防控H7N9禽流感 福建全省学校启动晨检
·福建法院开展司法“走转改”践行为民理念
·福建集中培训少年审判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