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南京武汉警方打掉两个电信诈骗团伙

2013-05-05 12:54: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家族式”犯罪团伙诈骗50余万元

    路边捡来“刮奖卡”,一刮竟然中了22万。今年3月,江苏省南京高淳一名男子遇到了一笔“横财”。当他致电兑奖单位时,被对方以交纳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各种名目骗走了13万余元。近日,南京警方打掉了这个利用“刮奖卡中奖”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落网。

    路边捡到刮奖卡,“幸运中奖”22万

    今年3月10日,家住南京高淳的市民汪先生在路边捡到一包纸巾,发现纸巾包中有4张刮奖卡。当汪先生刮开最后一张时,发现自己中了二等奖,奖品是22万元现金支票。汪先生也曾担心遇到了骗局,但他发现纸巾包里还夹有一张购物小票,小票的右下方还盖有红色印章,写明“奖票已领”。

    汪先生据此认为,这些刮奖卡应该是有人在商场购物时获赠的,只是还没来得及刮奖便弄丢了卡片。对刮奖卡的来路有了合理的推断,汪先生便放心地准备兑奖了。

    要兑奖先交钱,以各种名目骗取13万

    汪先生拨打了刮奖卡上的兑奖电话。接电话的是一名女子,她自称是“武汉崇泰商贸有限公司”的客服代表,在核对了汪先生的身份信息和中奖卡片详情后,她告诉汪先生,要领奖先得交1100元手续费,随后给了他一个邮政储蓄卡号和收款人名字。汪先生照着对方的要求把钱汇了过去。

    一天后,对方又打来电话,要汪先生再汇1.54万元公证费,几天后,又要他交20%的个人所得税。接下来的12天中,对方以交纳手续费、公证费、个人所得税、保证金、超期押金等各种理由,共要求汪先生汇款13万余元。

    3月22日上午,汪先生又接到了“兑奖人员”的电话,说要再汇2.8万元的“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费”,才可以领到22万元奖金。汪先生觉得可能被骗,赶紧报警求助。

    团伙成员分工明确,去年至今已诈骗50余万元

    接到报案后,南京警方迅速立案调查。经过查询,办案民警发现,涉案账号几乎每天都有金额不等的资金转入,少则一千,多则上万,而且一旦有钱汇入,短短几分钟后就被取走。

    南京警方围绕银行卡取款人开展调查,初步确定嫌疑人在湖北武汉一带活动。民警赶往武汉开展侦查,一名多次在武汉某邮政储蓄所取款的男子进入了警方的侦查视线。4月下旬,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办案民警在武汉抓获袁氏兄妹、毛某等3名主要涉案嫌疑人,当场查获诈骗款4万余元、作案手机10余部、银行卡20张及数十张“刮奖卡”。

    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之间大多是家族关系或朋友关系,组织内部分工明确。他们先是雇人在全国各地散发“刮奖卡”,一旦有人“上钩”,他们分别冒充兑奖人员、公证员、储蓄所经理、税务局工作人员等角色,以各种名目诈骗对方汇钱。据了解,这个团伙自去年至今已诈骗50余万元,受害人涉及江苏、重庆、湖南等多个省市。

“家族式”犯罪团伙诈骗50余万元

本报记者 许政 通讯员 应强

路边捡来“刮奖卡”,一刮竟然中了22万。今年3月,江苏省南京高淳一名男子遇到了一笔“横财”。当他致电兑奖单位时,被对方以交纳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各种名目骗走了13万余元。近日,南京警方打掉了这个利用“刮奖卡中奖”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3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落网。

路边捡到刮奖卡,“幸运中奖”22万

今年3月10日,家住南京高淳的市民汪先生在路边捡到一包纸巾,发现纸巾包中有4张刮奖卡。当汪先生刮开最后一张时,发现自己中了二等奖,奖品是22万元现金支票。汪先生也曾担心遇到了骗局,但他发现纸巾包里还夹有一张购物小票,小票的右下方还盖有红色印章,写明“奖票已领”。

汪先生据此认为,这些刮奖卡应该是有人在商场购物时获赠的,只是还没来得及刮奖便弄丢了卡片。对刮奖卡的来路有了合理的推断,汪先生便放心地准备兑奖了。

要兑奖先交钱,以各种名目骗取13万

汪先生拨打了刮奖卡上的兑奖电话。接电话的是一名女子,她自称是“武汉崇泰商贸有限公司”的客服代表,在核对了汪先生的身份信息和中奖卡片详情后,她告诉汪先生,要领奖先得交1100元手续费,随后给了他一个邮政储蓄卡号和收款人名字。汪先生照着对方的要求把钱汇了过去。

一天后,对方又打来电话,要汪先生再汇1.54万元公证费,几天后,又要他交20%的个人所得税。接下来的12天中,对方以交纳手续费、公证费、个人所得税、保证金、超期押金等各种理由,共要求汪先生汇款13万余元。

3月22日上午,汪先生又接到了“兑奖人员”的电话,说要再汇2.8万元的“中国人民银行审核费”,才可以领到22万元奖金。汪先生觉得可能被骗,赶紧报警求助。

团伙成员分工明确,去年至今已诈骗50余万元

接到报案后,南京警方迅速立案调查。经过查询,办案民警发现,涉案账号几乎每天都有金额不等的资金转入,少则一千,多则上万,而且一旦有钱汇入,短短几分钟后就被取走。

南京警方围绕银行卡取款人开展调查,初步确定嫌疑人在湖北武汉一带活动。民警赶往武汉开展侦查,一名多次在武汉某邮政储蓄所取款的男子进入了警方的侦查视线。4月下旬,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办案民警在武汉抓获袁氏兄妹、毛某等3名主要涉案嫌疑人,当场查获诈骗款4万余元、作案手机10余部、银行卡20张及数十张“刮奖卡”。

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之间大多是家族关系或朋友关系,组织内部分工明确。他们先是雇人在全国各地散发“刮奖卡”,一旦有人“上钩”,他们分别冒充兑奖人员、公证员、储蓄所经理、税务局工作人员等角色,以各种名目诈骗对方汇钱。据了解,这个团伙自去年至今已诈骗50余万元,受害人涉及江苏、重庆、湖南等多个省市。

21个省份群众被骗150余万元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以刮刮卡“中大奖”为名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14名犯罪嫌疑人。此案涉及全国21个省份,经初步查证,涉嫌诈骗案件100余起,涉案金额150余万元。

    纸巾包内的刮刮卡刮出“大奖”

    今年3月6日,河南驻马店的肖女士在当地一家小餐厅吃饭时,在一包餐巾纸内发现一张刮刮卡。刮开刮奖区,肖女士惊喜地发现自己中了二等奖,奖金19.8万元!肖女士立即拨打了刮刮卡上的“客服电话”咨询。“女客服”要求她提供本人身份资料。不久,又有一名“杨经理”打来电话:“你的中奖材料已审核通过,大奖几分钟内就可汇过来。”

    可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有一分钱到账。肖女士打电话询问,“杨经理”却称,钱早就汇到银行了,要她打电话向“张经理”咨询。肖女士又打电话给银行的“张经理”,却被要求交纳990元的手续费。肖女士汇了钱,仍不见奖金,再打电话,对方却称还需缴纳5500元公证费。意识到上当的肖女士赶紧报了警。

    “兑奖”电话开户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武汉市公安局蔡甸分局玉贤镇派出所民警调查发现,“兑奖”电话在玉贤电信营业厅开户登记,可开户人员填写的身份及地址信息不实。

    3月15日上午,一名操外地口音的男子来到玉贤电信营业厅,在办理了8部无线固话业务后匆匆离去。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营业厅工作人员的警觉。民警调取视频监控发现,这名男子从营业厅出来后,驾驶一辆“鄂M”牌照的大众POLO汽车离去。经查询,车主凡某是仙桃市长淌口镇人,现居住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他极有可能就是诈骗团伙的头目之一。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民警发现,在东西湖区走马岭街还有3个诈骗窝点。

    4月9日,警方获取一条重要信息,凡某当晚将举办生日聚会,团伙成员可能大量聚集。当晚8时30分,民警在一家酒店抓获凡某等6人。另外3路民警同时收网,抓获团伙成员汤某等8人。

    每张刮刮卡都“中了二等奖”

    在3处诈骗窝点内,民警共查获作案用无线固话50部、手机36部、各类银行卡39张。在查获的“中奖联系人信息清单”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全国各地“中奖人”传来的个人信息,涉及河南、陕西、新疆、云南、四川、贵州、河北等21个省区。同时,民警还发现了大量整箱尚未启封的10余种假冒品牌餐巾纸,每包餐巾纸内都附有一张刮刮卡,刮开后均为“二等奖”。

    凡某交代,自今年1月起,他们将大量附有诈骗刮刮卡的餐巾纸带到中西部省份偏远地区的超市、餐厅等人群聚集场所广为散发。团伙成员分别扮演公司客服、主管、会计、银行员工、经理等角色,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诈骗剧本”,要求受害人交纳手续费、公证费及个人所得税,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遇有来历不明的中奖电话、信息或信件,不要轻信,更不要汇款。遇事多向警方查询,多与家人沟通,避免财产损失。(记者 许政 通讯员 应强)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