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西

江西遂川草林法庭平和解纠纷

2013-05-04 13:46:0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5月初,记者在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脚下的江西省遂川县人民法院草林法庭,看到一面巨大的“笑脸墙”。“笑脸墙”由一张张照片组成,照片中的人个个笑容灿烂,一如身旁盛开的映山红。

    “照片拍摄的对象绝大部分是当事人,还有一些是法官和当事人的合影。”草林法庭副庭长郭建军告诉记者,照片有120多张,是法官在征得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的纠纷当事人同意后拍摄的。“搞这个‘笑脸墙’,就是为了引导案件当事人以和平方式了结纠纷。”

    “草林法庭4个人管了近半个县。”遂川县法院院长卢和平介绍说,全县有23个乡镇,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而草林法庭管辖了11个乡镇、25万人口,辖区总面积1330平方公里,是全省管辖范围最大的法庭,管辖的人口数甚至超过了很多县级法院。

    郭建军说,法庭设立之初,每年起诉来的案件达到了600多件。要处理这么多案件,一方面,如果按照正常的诉讼程序走,法庭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另一方面,在当地老表的观念中,纠纷闹上“公堂”开庭判决,大家就“撕破脸”了,三年五载难以弥合,还可能留下矛盾激化的隐患,“我们法庭除了简化诉讼程序外,还得想别的招数。”

    法官积极引导当事人,在他们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诉前调解,是第一招。法庭收到一方当事人的民事诉状后,先指派法官与另一方当事人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如果双方同意调解,则不办理立案手续,由法官组织、指导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如果当事人要求法院出具调解书的,在立案后立即制作民事调解书。而按照正常的诉讼流程,审理一起民事纠纷案件最快也要15天。草林法庭辖区外出务工人员很多,这种工作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大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当事人案结事了人和。”

    第二招随即推出:在辖区11个乡镇设立巡回审判点,并邀请司法协理员帮助做调解。这些巡回审判点不但是法庭巡回审判的场所,同时也是法院了解社情民意、主动发现和处理纠纷的“瞭望哨”。法庭管辖的乡镇大部分都还保留着“逢圩”的习俗,其中的草林圩场更是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亲手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圩场”。每逢这些圩场的圩日,法庭都要派出法官到巡回审判点驻守办公,接待群众,调处纠纷。记者发现,这些巡回审判点,不仅张贴了法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每个乡镇还有4至5名司法协理员,他们的联系电话也都在巡回审判点予以公布。法官不在巡回审判点办公时,这些司法协理员便是法官处理纠纷的得力助手。通过巡回审判点+司法协理员的模式,草林法庭编织起了一张覆盖整个辖区的诉前调解网络。通过这张网,辖区内大量的矛盾纠纷没有经过诉讼程序就得以解决,仅2012年,就诉前调处纠纷371起。而近几年,草林法庭每年受理的案件从来没有超过300件,数量最多的2011年也仅有287件。这个数字仅仅相当于一个管辖5个乡镇几万人口法庭的年均办案数量。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郭建军指着一张照片告诉记者,照片里的黄老太62岁,去年在外地煤矿打工的儿子不幸因工死亡,矿上赔了30多万元的赔偿款。黄老太怕儿媳改嫁,将赔偿款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中。经法官调处后,黄老太与儿媳对赔偿款进行了合理分配。两人都在照片里留下了笑脸。

    郭建军说,调解时遇到思想上转不过弯的当事人,法官就会把他领到“笑脸墙”前,给他讲照片里的故事。很多人都是听了故事后达成调解协议,再由法官拍到“笑脸墙”里去的。

    记者看到,这面“笑脸墙”上照片还没有贴满。“法庭每拍一张就贴上一张,第一面墙贴满之后,就建第二面、第三面……。我们希望这样的笑脸越来越多。”郭建军很有信心。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江苏昆山联动化解机制妥处商标纠纷
·江西南城网格员“沉下去”调解矛盾纠纷
·刘伟:人与人之间少些矛盾纠纷
·山东省综治委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议
·天津市出台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登记制度
·宿迁宿城法院:“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宿迁宿城法院:“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统计称“带薪休假”易惹纠纷 9成劳动者胜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