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不光划清了地界,还拿到补偿款,再也不用愁了,多亏村矿矛调办公室啊!”近日拿到补偿款的山西省忻州市代县赵村村民董国华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让董国华愁眉不展的是一块荒地。1984年他从村里购得一块荒地的使用权,而前段时间驻村的蒙盛选矿厂建设占地,另一位村民董德明将自己的地转让给选矿厂,转让土地紧邻着董国华的地。
董国华马上找到企业协商,但沟通无果,于是将选矿厂告上法庭。然而由于地界不明,签署的协议也没有详细说明,官司陷入僵局。
无奈的董国华找到了赵村调处工作组,工作人员迅速向新高乡村矿(企)矛盾调处办公室进行汇报,矛调办公室工作人员随后组织国土等相关部门迅速展开工作。历经4个月辛勤工作,不仅重新划分明确了地界,留下了影像资料,通过调解重新划分明确还拿到35万元的占地补偿款。
这只是新高乡村矿(企)矛盾调处办公室去年处理的10起纠纷中最普通的一件。
新高乡所在的忻州市地处山西省中部,近年来,随着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不断被发掘,因资源整合、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引发的村矿(企)矛盾日益凸显。
“经济要发展,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基础。市委政法委组织政法机关及相关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台忻州市《关于建立健全村矿(企)矛盾调处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从工作目标、机构和职责、工作机制、工作要求等六个方面做出规定,逐渐探索建立预防和化解村矿(企)矛盾纠纷的一整套机制。”忻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武德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
在新高乡村矿(企)矛盾调处办公室,记者看到一个文件柜里整齐地存放着村矿矛盾排查档案。
“这是‘五一’前我们组织开展‘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入村排查矛盾的记录,谁去了哪个村,村矿之间可能存在哪些矛盾,上面都有记录,还有负责人签字。签字是为了明确责任,将来凭这个进行责任倒查。”新高乡党委副书记董春敏从文件柜中拿出一本档案向记者展示。
据董春敏介绍,“大排查大调处”专项行动每逢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前都会搞一次,平时县、市、区会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排查,乡镇及街道每旬组织一次,村和矿(企)每周排查一次,排查结果及时上报。
据了解,像这样的村矿矛盾调处办公室已经遍布忻州所有乡镇,依托现有的“大排查大调解”工作体系,忻州在全市县一级设立村、矿(企)矛盾调处工作领导组,乡(镇、街道办)设村、矿(企)矛盾调处办公室,涉矿(企)村以及矿(企)内部成立村矿(企)矛盾调处工作组。领导组组长由县、乡、村、企党政一把手担任,整合各相关部门力量,加强协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我们还突出调动和发挥村、矿(企)自身作用,强化其职责职能,构筑村、矿(企)矛盾排查化解的‘第一道防线’,形成从信息收集、整理上报、现场处置、教育稳控、后续跟进、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到奖惩激励一整套完整的工作网络体系。”代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贾明亮说,“村矿(企)矛盾调处办公室其实是对行政资源的有效整合、有效利用,有了它矛盾解决更快了,当事方可以少跑很多冤枉路”。
村矿(企)矛盾调处机制的建立,不仅让百姓权益得到维护,也让企业得了实惠。“这套机制对于我们企业来说有效、管用、解渴,不仅使创业环境得到改善,而且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现在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了。”采访中,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山西铝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孙云山表示。
“村矿矛盾调处机制集中力量解决了资源型地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消除村矿(企)矛盾隐患,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和村(矿)企双方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达到了让人民群众满意、让矿(企)方满意的效果。”武德评价说。
·天津武清区法院探索多元化矛盾调解机制
·海南陵水:老上访户当上“矛盾调解员”
·甘肃天水:社火成了“矛盾调解员”
·六方联动:多元矛盾调解的“北京实践”
·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 矛盾调解成功率96%以上
·湖北大冶重大矛盾调解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