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新疆

新疆焉耆七个星镇司法所记事

2013-05-04 09:16: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图为焉耆县七个星镇司法所所长安小平(右一)在回访人民调解案件当事人。

    矛盾纠纷调处率和成功率均在九成以上;帮助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连续9年,先后资助12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采访时,听说了不少该镇司法所的爱民故事。

    “这事今天就算定下调调了”

    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司法所院里,几棵刚刚长成的榆树,枝头榆钱儿成串,在晨风中微微摇曳。

    一大早,所长安小平还没在办公室坐定,院子里就传来了匆匆的脚步声。

    来的是乃木墩村一组的村民老李,他一把推开所长办公室的门,气冲冲地就嚷开了:“小平老弟,你给评评理!瞧瞧,这欠条都给咱打下大半年了,她孟家婆姨就是不给钱,明摆着赖账嘛!”

    话音未落,老李从口袋里摸出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纸条,摊开来重重地摔在桌子上。

    “我的老哥哥,你莫急,气大伤身,坐下慢慢说。”安小平拉着老李坐在凳子上,递过一杯水,两人唠开了。

    约摸一刻钟光景,安小平弄清了原委:去年下半年,老李帮邻居建新房,女主人孟某付了部分工钱,并打了张9000元的欠条,称房子盖好验收合格后付清。完工后,老李拿着欠条跑了好几趟,孟某却称新房贴的地板砖中缝太大不好看,得扣钱。老李认为孟某是“鸡蛋里挑骨头”,两家因此扯起了皮。

    当天一大早,上门要钱又吃了个“闭门羹”,老李转头就奔司法所来了。他琢磨着,大伙都说安小平能说会道,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麻达(麻烦),这事还是得找“安解决”。 

    “走,我去看看这地板砖贴得咋样。”安小平叫上所里驾驶员阿不都热依木·买买提,开上县司法局刚配发不久的车,拉着老李一溜烟到了孟某家。他让老李在车上等消息,自己下车叩响了院门。

    开门的正是孟某,见来的是安小平,孟某赶紧将他让进屋。安小平说明来意,孟某一脸委屈,跺着地板砖发起脾气:“您来得正好,瞧瞧这地板砖贴的,中间的缝缝宽得脚趾头都能塞进去。这新房子让老李整成啥样了,他还好意思问我要钱?”

    “嗯,这地板砖铺得确实差了点,大妹子,水大漫不了船,火大烧不过锅,手再大遮不住天,人再大大不过理。你看,老李给你盖房也不容易,你欠条也给人家打下了,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还抬头见哩,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影响了老关系。得了,你给我个面子,给老李5000元,剩下的钱你再找人重新贴地板砖,咋样?”

    “哼,咱也不是那不讲理的主,这可是看您的面子,不过重贴还得再买砖,只能给他3500元。”

    做通这头工作,安小平心里有底了。

    “你等下,我去去就回。”出了门,钻进车里,安小平板着脸教训起老李:“老哥哥,我细细看过了,你那地板砖贴得吧,明明就是拿着唢呐丢盹——把事没当事嘛。我费了半天劲,人家才松口答应给你3500元,扣下的钱还得重新请人贴砖。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这钱你要还是不要?”

    “嗨,你都这样说了,我也不跟她一般见识了,明儿个给钱,这事便罢了。”

    “好咧,你两个嘴里不打诳语!这事今天就算定下调调了!”

    又快,又好,双方满意,安小平干脆利索地解决了这起邻里“官司”。而这只是安小平扎根七个星镇司法所18年来调解成功的近万件矛盾纠纷中的一件。

    七个星镇司法所人不多——现有工作人员4名,其中汉族1名、回族1名、维吾尔族两名;事不少——业务众多纷杂,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但该所工作“很有一套”——把人民调解当做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完善调解机制,推出“早、暖、真、公、访”五字措施,即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体现一个“早”字;受理矛盾纠纷,体现一个“暧”字;调查矛盾纠纷,体现一个“真”字;调解矛盾纠纷,体现一个“公”字;调解纠纷结束,体现一个“访”字,提高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效率。近3年来,全镇共调解纠纷2386件,调处率100%,成功率98%。

    “感谢的话说不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当记者跟随安小平及他的同事,将价值5000余元的化肥、棉籽等农资送到社区矫正人员买买提(化名)家地头时,买买提正在地里浇水。

    远远看到安小平,买买提扔下手里的铁锹,从地里跑了过来,憨憨地笑着。

    买买提不太会说汉语,同行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努日曼·库尔班现场当起了翻译。

    “安所长可是我的福星,没有他帮忙想办法,我家30年没解决的户口咋能办下来啊!有了户口,村里给分了地,我才能种棉花养活一家人。这回开春,我没钱买化肥和种子,又是安所长出面担保在农资公司赊账,他真个儿就是‘安解决’啊!”这个壮实的维吾尔族小伙顾不上擦脸上的汗,一边比划一边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司法所干警在走访过程中得知,社区矫正人员买买提家劳动力少,母亲又得了皮肤癌,家境困难。此外,买买提一家从外地来七个星镇已有30多年,但一直未落户。曾经不光彩的经历、“黑户”的身份,再加上生活的重压,买买提产生了破罐破摔的念头。

    司法所迅速将情况反映给当地派出所,双方通力配合,收集证明材料,补办户口手续……不久,买买提拿到了户口本。接着,司法所还为他送去数千元慰问金和生活用品,以解其燃眉之急。

    记者一行离开时,买买提拉着安小平的手说:“感谢的话说不完,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种地,安心本分过日子。”

    记者了解到,七个星镇司法所在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中,尝试对特殊人群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坚持经常走访监督,全面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近3年来,该司法所仅以所长安小平个人名义担保帮助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办理贷款就达12万元、生产资料价值3.4万元,安小平个人借款两万元,无偿提供资金、慰问品、生产资料等价值达8000余元。目前,该镇27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安置到位,没有重新犯罪和失控脱管现象。

    正是司法所坚持用真情、真心、真爱帮教安置,实现管控中强化帮教,帮教中体现管控,使帮教对象顺利转变为“社会人”。

    “我有礼物送给您”

    “丁零零……”七个星镇中心小学,下课铃声响起。

    四年级五班班主任帕提古丽·热西提推开教室门,笑着冲坐在第一排的一名维吾尔族女学生说:“吐迩阿衣·吾甫尔,你看,谁来了!”她话音未落,安小平便乐呵呵地走了进来。

    “安伯伯!”小女孩惊喜地大叫一声,一头扎进安小平的怀中。“我有礼物送给您,这个月考试,我又是全班第一!”

    安小平摸摸她的头,笑了。

    今年10岁的吐迩阿衣,父亲因伤致残,母亲患慢性病多年,家里实在困难,眼看就要辍学。2011年初,安小平到学校走访时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由司法所全体工作人员供吐迩阿衣上学。

    于是,吐迩阿衣和安伯伯有了一个约定:好好学习,拿第一!

    如今,她做到了。

    近年来,七个星镇司法所干警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坚持和爱心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从2004年起,七个星镇司法所每年确定3至4名贫困学生,由司法所、学校、家长三方签订帮扶协议,司法所干部每人每月出资90元。9年来,该所共资助12名贫困学生,其中已有3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

    服务为民,扶贫帮困。七个星镇司法所由于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单位;2004年、2011年两次被司法部授予“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2007年创建为自治区级“规范化建设达标所”;2011年通过自治区规范化司法所达标复验,2013年1月被自治区司法厅评为全区“五好”司法所。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河南襄城:打工受伤索赔难 司法所长助维权
·最美基层干部:司法所里的“贴心大姐”马传亚
·天津西青区街司法所探索社区矫正“四大法宝”
·兵团八十四团司法所获全国殊荣
·四川芦山:司法所受损职能不能损
·贵阳市挂牌成立46个片区司法所

·贵阳市挂牌成立46个片区司法所
·泰兴济川司法所长莫辉生调解纠纷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