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法官臧德胜: 20天化解13年冤仇

2013-05-03 16:01: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北京晚报 

奉献在基层

    北京朝阳区法院刑一庭庭长臧德胜,曾用短短20天的时间就化解了两个家庭因杀儿仇恨积怨了13年的案件。37岁的臧德胜曾当过5年教师,后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刑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一名法官。在十几年工作中,他坚持宽严相济的原则,探索出了“甘当三器”的个性化调解技巧,成为一名亲民、特别善于化解矛盾的好法官。

    在臧德胜看来,刑事法官需要解决大量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刑事案件的调解主要体现在这个领域。“我们所面对的一方是因刑事犯罪而身陷囹圄的被告人,另一方是饱受伤害、痛心疾首的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家属。双方的矛盾和积怨往往十分深刻。如何在双方之间达成和解,有效化解矛盾,成了刑事法官必须解决的课题。”

    多年来经手的案件中,臧德胜记忆最深刻的是他曾经办理的一起过失致人死亡案。案件发生在1993年。两个来自吉林的年轻人在北京打工时相识。在一次嬉笑打闹中,潘某不慎用刀误伤了自己的同乡,他慌忙将伤者送往医院,但人仍没能被救活。由于害怕,潘某在外潜逃了13年,其间被警方在网上通缉。

    “受理此案后,我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了被害人的母亲。她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等待了13年之后,带着老伴的遗愿来到法院,坚决要求以故意杀人罪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以告慰两位亲人的在天之灵。”

    老人在臧德胜面前多次长时间地哭诉,这对老人来说是多年压抑的一种释放。“从谈话中我了解到,被害人是家中的长子,出事时两个弟弟还很小,靠他一个人在北京打工挣钱。案发后被害人的父亲不堪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8年前离开了人世。被害人的母亲多年来一直承受着痛苦的煎熬。她常常一个人来到被告人家的楼下久久凝望,似乎要找到一个答案。”

    “然而,从被告人哥哥的哭诉中我们得知,被告人的父亲已含痛离世,妻子也已改嫁,留有一个小孩与奶奶相依为命,日子也是苦不堪言。”于是,臧德胜将这两家人安排到了一起,双方的沟通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被害人的母亲深深理解一个母亲的痛苦,她能体会被告人母亲的不容易。13年的愤怒和积怨被“理解”熄灭。在臧德胜的进一步调解下,被告人的哥哥变卖了自己的房产,赔偿了被害人母亲13万元。

    “被害人的母亲跟我讲,虽然她不能原谅被告人,但是看在他母亲和孩子的分上,她希望法院可以轻判,让他早日回去尽到一个儿子和一个父亲的责任。”最终,潘某被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至此,一个拖延了13年、折磨了两个家庭13年的案件,臧德胜在20天内顺利结案。

    通过多年实践,臧德胜探索出了“甘当三器”的个性化调解技巧,即针对当事人双方积怨较深、情绪对立的案件,当好“灭火器”,浇灭愤怒之火;对于当事人心理预期偏高的案件,当好“计算器”,明确赔偿数额;对于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对和解制度不了解的案件,当好“扬声器”,充分宣扬法律。 J009

    人物介绍·臧德胜

    现任朝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2001年进入朝阳法院担任法官。2005年以来,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荣获“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十多年,臧德胜共审理刑事案件1700余件,判处刑事被告人2000余人,无一错案。(记者张蕾)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辽宁政法委书记:要培养法官的良知和良心
·甘肃省模拟法庭开庭审案大学生当法官
·为青年法官拨亮职业之灯
·重庆推广青年法官导师制度
·房山区法官卢涛结合雅安地震谈灾后涉法难题的司法应对
·“楚庄王禁欲”对法官防腐的启示

·“楚庄王禁欲”对法官防腐的启示
·北京朝阳区法官入户送法
·山西盐池法官村官互为助理服务群众
·福建集中培训少年审判法官
·天津高院新任法官宣誓就职
·徐永忠:法官权益如何不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