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灾后重建中,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打破行政界限,探索和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保证了灾区社会大局稳定,使重建步伐得以加快。有关人士认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以新的理念、新的措施,走出了一条适合灾后重建要求的“玉树模式”,对雅安地震灾区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问题矛盾对社会管理提出新要求
玉树藏族自治州处于青、藏、川三省区交界处,是全国“康巴藏区”的中心,也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工作相对于西宁、格尔木等地存在较大差距。“4?14”地震发生后,当地本就脆弱的社会管理体系遭到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被打乱。
玉树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仁青才仁说,面对严峻复杂的灾区社会形势,从地震发生到2010年7月中旬,玉树州委、州政府采取了帐篷片区应急式管理方法,实现了抗震救灾阶段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应急性、临时性和局限性,其组织结构过于松散、人员队伍变动较大、职责任务不够清晰、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不具备长期实施和推广的条件。
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展开,特别是一系列灾后重建详规的出台落地,由于震前土地管理混乱、违法用地量大、人口管理漏洞多、底数不清等问题而导致的土地征用、危房拆迁、安置补偿等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群体性上访接连不断,对重建工作向前推动构成阻碍。
原玉树州公安局局长潘志刚说,地震后有三类人大部分游离于社区管理之外,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很大:震后四川、河南、甘肃等省市区4万多名农民工涌入灾区,金融合同诈骗案、劳资劳务纠纷非常多,甚至出现部分农民工围攻央企的群体性事件;结古地区个体户由震前的6000多人增加至2万余人;大量游僧震后聚集结古地区,且到处乱窜,很容易传播各类谣言和负面信息。
“这时,帐篷片区应急式社会管理自身的缺陷愈加明显,已无力解决上述新的情况和问题。”仁青才仁说,地震发生后,灾区以往的行政区划和格局被完全打乱,省、州、县联合工作组曾进行了8次数据统计工作,皆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表明,若以旧的方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将存在很多制约,阻力重重。
--探索出社会管理创新的“玉树模式”
面临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玉树灾后社会管理模式需要创新发展。从2010年7月下旬开始,玉树州委、州政府顺应灾区社会管理的新要求,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要求,从划分基层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网格)入手,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强化公共服务、转移基层管理重点,实现了灾区社会管理的创新。
仁青才仁说,针对地震后的实际情况,玉树州委、州政府通过压缩工作板块、缩小工作半径,成立了11个片区建委会,设了11个派出所、15个社区警务室,每个社区(村)组建了一支5到8人以上的治安联防队,将各辖区所有的人、事、单位纳入管理范围,形成了新形势下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体系。
通过社会管理的网格化和全覆盖,全面加强了灾区社会治安管理。譬如,针对灾区务工、经商等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多的实际,建立了与西藏昌都、四川甘孜等人员流出地的双向管理协作机制,将这部分人有效纳入社会管理体系当中,其中调解劝返原籍的农民工达3.75万人。同时以片区管理机构为依托,以基层公安派出所和警务室为平台,对灾区流动人口进行了全面清查登记,最终摸清结古镇流动人口底数为9万余户、35万多人,为依法管理、动态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征地拆迁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玉树县结古镇西杭建委会党工委书记马福良说,作为片区负责人,他曾经被骂过、打过,甚至还被脸上吐过唾沫,然而他全都默默承受了下来,苦口婆心地一遍遍讲政策,做工作,终于把313户拆迁工作理顺了、做通了。
玉树州委书记文国栋说,目前,奋战在各个片区建委会的干部人数近500多人,而且形成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和一线工作法,有力地发挥了片区建委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了覆盖全面、管理到位、服务到人的工作格局,提高了灾区社会事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灾区重建工作要求的“玉树模式”。
--网格化社会管理实践成效明显
仁青才仁说,玉树灾区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以来,刑事治安案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今年一季度全州公安机关立刑事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降,社会治安比预期好。
“从近两年我州群众来信来访受理情况分析,信访总量从2010年的1251件次、16785人次,降至2012年的579件次、6175人次,出现平稳回落趋势。”玉树州委常委、秘书长韩永胜说,随着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深入推进,征地拆迁、规划落位工作接近尾声,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上访的案件会逐渐减少,上访趋势会逐渐减弱,信访受理总量会逐步下降。
在网格化社会管理实施过程中,玉树灾区各级党员干部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赢得了灾区各族群众的一致赞誉,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隶属结古镇当代建委会27岁的藏族妇女索南永吉说:“以前有什么事我们都是找活佛、找阿卡(僧人),地震后建委会干部多次主动上门解决我们的困难,成了我们的‘主心骨’。”
青海省玉树灾后重建指挥部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1248个玉树灾后重建项目已经开工1227个,开工率98.3%,已完工911项,完工率73%。所有重建任务将于今年9月底全面完成。
青海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丁忠兵说,作为一种先进的、数字化的管理方式,玉树灾区推行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是对现有体制的升级改造,也是以后的发展方向。剖析这一模式,尤其是其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实践中所体现的创新理念和网格化全覆盖的创新举措,对雅安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从汶川到玉树到芦山—— 穿越灾难 砥砺奋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雅安玉树心连心
·立法先行依法治州 玉树年内出台23项行政规章
·青海玉树:立法先行依法治州
·[视频]警民鱼水情——玉树孤儿在关爱中成长
·[视频]青海:关注玉树重建 送上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