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的力量
——南通监狱教育改造工作向社会延伸掠影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连日来,南通监狱大力开展“解难题、送温暖”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民警集中外出走访服刑人员家庭,协调联系各种社会力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关爱的春风鼓满服刑人员航向新生的风帆。
主动协调助维权
服刑人员章某最近因为家乡建设,在泰州老家的一处住宅被当地政府列入了拆迁范围。由于章某还在服刑,对当地的拆迁补偿政策不够了解,再加上拆迁办又没有派员与他协商拆迁补偿的事宜,他一直放心不下,忧心忡忡。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监狱民警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决定想办法帮助章某与当地拆迁部门签订合理的拆迁补偿协议,维护其合法权益。3月8日,该监民警一行4人驱车来到章某的原居住地,与当地司法局、拆迁办进行协调沟通,几经努力,达成了按照最高标准进行补偿的初步意向。同时,拆迁办还承诺将尽快派员到南通监狱,与章某签订正式的拆迁补偿协议。
用心执法解难题
服刑人员朱某犯罪入狱时,孩子只有4岁,一个原本美满幸福的小家庭濒于破碎。入狱服刑后,朱某在民警的悉心教育下痛改前非,积极改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监狱表扬。然而,2013年春节过后,原本开朗的他却突然变得愁眉不展、心事重重,这一切都被细心的分管民警看在眼里。民警经过详细询问了解,得知朱某结婚时因为没有领结婚证,生育时也没有达到生育年龄,孩子到现在都没能上户口,眼下马上要到入学年龄,没有户籍就不能报名上学。
监狱对此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立即着手研究制订法律援助方案,通过发函、电话联系等方式,反复与当地公安、司法、计生、村镇政府等部门沟通联系,努力争取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
3月7日上午,由三名监狱民警组成的援助小组不远百里专程来到朱某家乡开展走访活动,并在当地司法行政部门的协助下最终解决了朱某小孩的户口问题。“感谢政府,感谢监狱民警帮助解决了我孙子的户口问题!”在拿到孩子的户口本后,朱某的父亲感激地握着民警的手久久不肯松开。朱某在得悉后更是连夜写了一封思想汇报交给民警,表示要怀着感恩的心踏实改造,早日回归社会,报答政府和民警的关怀。
特困救助暖囚心
服刑人员王某因家庭纠纷将妻子杀害,留下两个尚未成年的子女,家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困难。入狱服刑后,王某一直为此担心焦虑,思想情绪极易波动,难以平稳改造。监狱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安排民警多次与王某原籍所在的民政部门联系,努力为王某的两个孩子争取特困救助。
日前,4名监狱民警来到王某家中,一方面看望王某的两名未成年子女,送上学习用品;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民政、司法行政部门协商落实两个孩子的生活问题。经过民警的努力,当地民政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两个孩子每个月各发放700元的生活补助。看到民警拍回的孩子的影像,得知这一结果后,王某感激万分,眼中饱含着泪水表示感谢监狱和民警的热心帮助,为了孩子一定要积极改造,悔过自新,早日重获新生。
亲情感化添动力
因抢劫入狱的王某,犯罪时未成年,原在少年犯管教所服刑,2013年春节前转至南通监狱。调监后,他连发几封书信,家中都没有回音,而且家里也没有安装电话,一时无法与亲人取得联系,再加上刚来到一个新的改造环境,消极、不安的情绪影响到了他的正常改造。
为帮助王某重新步入改造正轨,保持平稳改造,近日,监狱民警特地来到连云港灌南县,在当地司法部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王某家中,为他的家人播放反映王某改造情况的微电影,同时将其家人的叮咛嘱咐拍摄成短片,带回让王某观看。一次跨越大墙跋涉数百公里的互动交流,监狱民警和亲人的“不抛弃、不放弃”的言行,深深地触动了王某的感恩悔罪之心,也让他更有信心和勇气面对今后的改造生活。
此次南通监狱组织民警集中走访服刑人员家庭,主动加强与服刑人员亲属的沟通交流,积极为服刑人员平稳改造和本质改造创造条件,是该监坚持“首要标准”引领、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直观体现,有力提升了教育改造工作的成效。
通讯员 刘子凤